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我是歌手》被质疑表演成分过重 “表情帝”走红

2013年01月28日 15:19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郑惟之 张越

回应

所有镜头都是真实反映

昨日,《我是歌手》总导演洪涛回应质疑:节目的镜头都是真实反映,并不存在移花接木,“在现场也经常看到观众哭,多次询问他们为什么,他们的回答是现场音效很好,令人很投入。像羽·泉唱《烛光里的妈妈》,有一个小男孩在镜头前哭了两次,他后来告诉我们,他都没想到自己会这么感动,当时就是想起了有一年除夕和妈妈吵架后流落街头的场景。这也是《我是歌手》中国版和韩国版共同的特点,现场就是有这么一个奇怪的气场,让人不由自主投入其中。节目中所有的镜头全是真实反映,我们对编导的要求是不准移花接木。”

而对于备受诟病的大量表情特写,洪涛则称这是为了创造戏剧张力,“这就是这个节目的一个特点,希望给大家形成一种戏剧张力,也希望通过微表情来放大节目的精彩。”

争议二

节目设置沉闷

《我是歌手》第二期节目中,演唱曲目单调、歌手缺乏个性等颇受诟病。第一集中每位歌手演唱自己的成名曲,第二集要求演唱别人的曲目,歌手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煽情路线,一下子让节目沦为“泪奔”大集合。而相比之下韩国版《我是歌手》选歌上更有指向性和PK的紧张性,例如会规定演唱某个时代的经典曲目,或由网友投票选出歌曲,歌手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演唱曲目等。

相比《中国好声音》百花齐放的音乐生态,《我是歌手》的音乐风格也显得较为单一,有网友评价:“都是一群老人唱老歌。敢不敢挑战快歌?英文歌?摇滚?……”

《我是歌手》此前曾宣称,希望能够通过节目让观众看到真正的歌手是怎么选择和演绎歌曲的,给选秀歌手们上上课。可是节目播出后,观众并未能在节目中看到多少“真人秀”的成分,不同于《中国好声音》中导师们真情流露的表现,节目中充斥着各种的明星脸部大特写,可观众们却难以从中看到歌手的个性。

回应

选歌最终都由艺人决定

对于歌手选歌的问题,洪涛解释:虽然导演组会给出意见,但最终选什么歌曲还是由艺人决定,因为这毕竟关系到他们的去留;更强调由于节目时间仓促,未能按照韩国版的方式操作,“韩国节目艺人们从接受任务到公演有两周时间,我们只有七天。之前也希望有一些不同设置,比如由观众和专家评审团推荐歌曲、每期不同主题,但因为一些艺人无法操作,就没有实现。但是从第五、六期开始,大家会看到面目一新的节目。”

对于煽情曲目扎堆,洪涛表示,“之前有跟歌手建议,在音乐类型上希望大家有自己的特色,但最终大家还是想把自己的杀手锏拿出来,结果可能就牺牲了一些音乐的合理性和平衡性。”

至于歌手们表现得缺乏个性,导演组坦言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不断在反思、改进的问题。歌手的个性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累积起来,最后带给大家的整体观感,这方面我们确实做得还不够。前三期都处于摸索阶段,但是相信后面会越来越好。”

争议三

评选标准模糊

第二集中,羽·泉凭借一首催泪的《烛光里的妈妈》获得第一名,黄绮珊、陈明尚雯婕等都凭借中规中矩的经典歌曲入围,就连唱破音的沙宝亮也顺利通关,而“唯一没有保持队形”的黄贯中因演唱了一首别具风味的摇滚版《吻别》而惨遭淘汰。虽然,不少业内人士都对黄贯中这次大胆的改编给予好评,但这显然不对普通观众评审的口味。专业对非专业的两极分化评价,让不少网友质疑现场观众的音乐水平是否造成对歌手的不公正判定。

回应

以表演精彩程度为准则

对于评选标准的质疑,洪涛解释观众评委的挑选十分谨慎,“每一位到场的听审都是通过报名和电话回访,最终才确定下来的,他们都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并且严格按照五个年龄段的比例划分招募的。听审的选择标准完全是根据每位歌手表演的精彩程度,你觉得谁唱得最精彩、谁最能跟你达到心理共鸣,你就选谁。”

[责任编辑:李琳] 标签:表情 抢镜 我是歌手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