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阎连科获国际曼布克奖提名:从慢热才能到炽热

2013年01月29日 08:35
来源:京华时报

不知道这算不算“喜事”,但这的确是一件重要的事——阎连科入围“国际曼布克奖”。在莫言拿下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没多久,这个消息如同中国文学的又一剂强心针,让我们相信中国的文学似乎开始“复兴”了。

然而事情的真实情况却是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之前,绝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莫言。在这次国际曼布克奖入围名单公布之前,也没几个人知道阎连科。这不奇怪,艺术是严肃的,当我们无法理解或者没兴趣理解一类作品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将其世俗化,随即是以讹传讹的传播,直至面目全非,形同陌路。

莫言的获奖和阎连科被提名是积极的,这至少让更多人知道原来中国还有这样写作的人,而且不止一个。通过获奖,让人们知道了莫言的更多作品,通过提名让人们知道了《受活》这样一部小说。关注就是一种价值,这应该本就是奖项的目的之一——褒奖作者之余推动文学的影响力,哪怕只是一阵子,哪怕只是带动了几个人,总是积极的。

不过令人担心的是过度娱乐化的社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入围前是百年孤独,得奖后是狂热追捧,至少是名义上的。莫言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或许这本身也算不得什么特别的事情,但是阎连科曾经说过,阅读与写作血脉相连,伟大的写作背后必然有伟大的阅读,而伟大的阅读必然催生伟大的写作。中学生读莫言和阎连科的作品不一定是坏事,但是阅读之后填写一张机读卡来答出标准答案却是荒谬的。标准化阅读和标准化感受本身成了一种教育的魔幻现实主义行为艺术——还有必要再去读什么作品吗?机械地赶潮流不但难以推动文学深入人心,反而可能扼杀更多文学苗子。

有趣的是擅长虚构的作家反倒是淡定很多,阎连科表示大可不必为提名高兴或不高兴,文学只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上一次王安忆、苏童获提名,阎连科这次再获提名,包括莫言拿奖,也许中国文学会被世人更加关注一些,但不能因此就说中国文学的状况有多好。相反,不受关注的确很不好。

文学可能是一切艺术之母,语言文字作为思维的一种载体,承担着传递思想、传承文化的使命。很难想象没有原著,《少年派》和《云图》会如何变成电影。我们的文学作品有魔幻现实主义甚至神实主义作品,我们的电影到目前为止还只有魔幻,缺少现实。这是不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文学的确是慢热的,但必将是炽热的。 (吴亚滨)

[责任编辑:李琳] 标签:阎连科 提名 慢热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