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新浪潮戏剧《雷雨2.0》首演 电影手法开启戏剧新纪元

2012年07月12日 12:27
来源:凤凰网娱乐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新浪潮戏剧《雷雨2.0》

不显眼的舞台角落里人声鼎沸,空空的中央舞台上方荧幕投出了戏剧的第一帧影像,舞台布置犹如上世纪90年代的电影,乍一亮相就让观众们目瞪口呆摸不着方向。摄像机、演员、道具、各种电线连番穿梭在舞台,撕扯着观众竭力进入情境的意念,时不时的一个急速找位总能引发观众一阵会心的笑声。舞台上行动的凌乱和情景的不断变换从始至终,荧幕中演绎出的一段完整的女性主题故事解答了舞台上每一个令人费解的行动。昨晚的《雷雨2.0》用一种超出戏剧观众惯常思维的方式在木马剧场惊艳亮相,在观众热烈的掌声里完美谢幕,中国新一代的戏剧浪潮也许就此开启。

即时影像戏剧更像一场装置行为艺术

用一场影像装置行为艺术来定义当晚的《雷雨2.0》应该颇为贴切,因为在这样一部作品当中,观众不仅看到了戏剧的创作过程,更看到了一部电影从无到有从拍摄到呈现在荧幕的每一个瞬间。荧幕上一个个精致的特写镜头展现的细腻的内心思绪,而在镜头之外观众看到的却是一段段极其夸张乃至搞笑的演员表演与镜头之间的互动和切换。如果我们看惯了工业化制作的电影大片,那么这样一个在舞台上即时创作出来的新浪潮风格的电影景观,其实更像被导演有意识展现的一个还原艺术真实创作的历程,真实的舞台与虚假的镜头语言切换出来的是细腻入微的心理展现,这种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已经远远超出了无论是电影还是戏剧本身的艺术空间,观众获得的则是更多选择性的心理感受。按照导演王翀的话说,不断进入、跳出电影表演不仅对于演员是一种挑战,更能够帮助观众建立一种在海量信息时代自我组织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从这个层面讲,这样一部戏剧已经不再是镜框式舞台上感受语言或是传统表演的体验。

一次绝不哗众取宠的后现代戏剧重置

被命名为《雷雨2.0》的这部戏剧作品在得到曹禺家人的授权之后,几乎将原作彻底打碎,在抽取了其中极少量原始素材后,组装起一部网络2.0时代的全新《雷雨》,被诵读了80年的台词,在1990年代背景下的人物口中焕发了惊人的戏剧力量。繁漪和四凤的名字始终没有出现,仅仅成为两个不同女性的符号,她们最终在导演王翀的手中演绎出殊途同归的命运悲情。《雷雨2.0》是一次足够有力的戏剧后现代重置实验,导演任意地让演员、设备、道具、声音无序的行走在观众眼前,大胆的形式化探索超出了观众的预期,但几乎每一个的行动却隐含着内在的逻辑。观众的戏剧思绪自始至终被舞台上混乱的行动所干扰,脑海中形成的戏剧画面会忽然被导演意识撕裂,使得你为了了解剧情不得不去关注荧幕,关注由导演的眼睛带给你的遐思。除了精心安排的剪辑画面,导演还放映了类似分镜头的脚本描述,描述剧情的发展动作及其原因,观众看到了一个与任何一部戏剧不一样的背后画面,在眼花缭乱中去不断梳理自身对于这部作品的独特理解。

我们每天接受2.0网络时代里来自微博、交友、视频、新闻等各种全新的讯息,每个人的手和心的配合选择决定了你所了解到的信息内容,《雷雨2.0》的创作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状态,帮助我们去建立一种在艺术领域里重新看待戏剧和电影的思维方式,组织出有别于传统的,但也是我们期待更新颖的艺术展现行为。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看到的《雷雨2.0》不同于原著,但却忠实的继承了原著的精神,比如把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上升到女性主义话题的多元化思考,影像化的表现方式拓展了原作剧本本身的时代局限性,使得《雷雨》更具有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导演王翀在戏里展现了清晰的破除戏剧传统并搭建新艺术观的心路历程,破除与搭建在剧中同时得以展现被他称之为“自我拆台自我释放”,也正是在这一破一立之间,我们开始告别固有的对于戏剧观演方式的认知,并跟随《雷雨2.0》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戏剧新旅程中。

“王翀戏剧新浪潮”北京观潮指南:

7月11-22日《雷雨2.0》@木马剧场

9月18-30日《椅子2.0》@木马剧场

10月9-28日《乔布斯的美丽与哀愁》@木马剧场

10月28日神秘内部答谢会@木马剧场

11月29日-12月9日《易普生戏剧全集2.0》

12月12-25日《中央公园西路》@木马剧场

“王翀戏剧新浪潮”国际观潮指南:

8月8-17日《电之驿站》@爱丁堡

9月3-9日《椅子2.0》@利贺

11月2-5日《电之驿站》@柏林

[责任编辑:张园园] 标签:戏剧 雷雨 新浪潮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