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毕格罗《刺杀本-拉登》被指支持对囚犯实施酷刑

2013年01月10日 10:04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作者:杨清华

F

悖论:票房是她的软肋

正如结果出来那样,毕格罗击败前夫获得大奖,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毕格罗的电影在商业诉求上很有局限,《拆弹部队》是半个世纪以来奥斯卡获奖影片票房最低的一部电影。英国媒体称,这是毕格罗悖论:她的天性是平民主义的,但是她的智慧却不是。毕格罗在电影圈已经被抛离主流,对她所有的生命力而言,她能够对不合时宜、狂人及特质思想发出声音,来构成她的电影特色。

《追杀本-拉丹》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是,在尚未击毙本-拉丹之前就已经筹拍,之后又进行补拍。如果美国海军陆战队没有在阿富汗阿伯塔巴德取得成功,毕格罗也许制作的就会是另一部短一些的片子。不过,毕格罗这次对票房的成功和巨大的轰动效应始终有信心。

毕格罗档案

1951年,凯萨琳-安-毕格罗出生于美国加州西部城市圣卡洛斯,为葛楚德和罗纳尔多-毕格罗的独生女。她先在美术学院求学,后来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电影(理论和评论)研究生课程。1989年到1991年与同为导演的詹姆斯-卡梅隆有过一段婚姻,目前单身独居。

最好时刻:2010年她执导的《拆弹部队》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及最佳导演奖。2012年凭《追杀本-拉丹》获美国国家评论协会最佳导演奖等。

最坏的时刻:由于《寡妇制造者》(K-19 The Widowmaker)票房惨淡,经历了6年的故事片停拍期。目前她遭到最激烈的抨击———据她的批评者所言———支持虐囚。

她说:“我不喜欢暴力。然而,我很喜欢真相。暴力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存在,是我们社会生活里的一部分。我希望(虐囚)不是那个历史的一部分?是的,但是它过去是。”

他们说:“毕格罗用美国虐囚素材制作成电影的同时回避它所引起的政治和伦理的辩论。在她的手里,追杀本-拉丹是必要的警方程序,缺乏道德语境。(《纽约客》作家简-迈耶如此说)

专题文字-杨清华-

[责任编辑:谭冉] 标签:毕格罗 电影制作 电影理论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