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亮处还是无人知晓
在我看来,内地电影放映活动最多的地方当属北京,而上海电影节就相当于把北京一年12个月的东西集合一起,囊括了电影资料馆、电影中心、法文中心乃至是798等等。除了前面提到的《皮娜》和《大都会》,上海电影节依然提供了不少值得期待的片子。
竞赛单元里头,也许依然是华语电影出风头,但仅就去年而言,《碧落雪山》的质量确实要高于大多数外国电影。今年,张之亮的《肩上蝶》做足了神秘,却可能会栽跟头,相反韩杰的“树先生”倒可能会是个惊喜。至于章明,如果忘掉那个片名,也许我们都能对他保留有一些期待。
每年竞赛单元都会塞入一些叫人无语的片子,来去如飞,过境无痕。而不知道是不是中日友好的大风吹的,今年日本电影看起来比较强势,《明日之丈》和《白兔糖》并不仅仅拥有粉丝,他们也要接受评委和影评人的鉴定。曾利文彦一度拿过日本电影的导演新人奖,而SABU在国际电影节上更是极有观众缘。别的不说,这两部日片足以把去年的日片给比下去了。
环看竞赛单元和亚新奖,韩国电影不可思议地缺席,这有点难以理解。毕竟就年轻导演的创新激情来说,这些年来,韩国在东亚几个国际地区里头,一直是遥遥领先的。而在以往,上海电影节也一直欢迎韩片,甚至光从捧场的粉丝来说,韩片也不缺这些。至于原因为何,答案还是在风中飘。
向大师致敬的黑色电影70年单元,尽管选的片子有“太过经典”之嫌,《卡萨布兰卡》之类的确实没有惊喜,然而观看《马耳他之鹰》、《日落大道》的机会依然相当难得。岩井俊二作品展,最广为人知的那些作品也基本到齐了,像《情书》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两部电影也都在当年《电影旬报》十佳行列。岩井俊二可能被神化了,然而他还是自有其价值和位置,广大的少男少女依然可以重新开始启蒙之旅。泰国电影周,有《初恋这件小事》、《下一站,说爱你》等等,这几年泰国人成功复制了台湾的小清新,纯爱片和青春片层出不穷,蔚然成风。奥古斯特作品展和匈牙利电影展,《善意的背叛》和《地铁风情画》也值得一看,但始终还是偏冷僻了。国别上,至少哪怕搞一个英国或者以色列影展,其实名气都要高出不少,上海没能与世界电影的热点互动,只能凭借多年培养下来的亲缘关系,继续在老熟人上面做做文章,比如奥古斯特。
不过,如果把基耶斯洛夫斯基回顾展跟香港的戈达尔回顾展相比,我们会看到,上海电影节只提供了有限的一部分,无法做到面面观。再者,电影节方面也没有相关的印刷品或者展览形式去配合,三五年后回想,很多人的记忆就会混淆起来,无从去追寻。这些软件上的考虑,上海电影节一直是软肋。
【下一页:鸡肋、定食以及饕餮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