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任仲伦谈上海电影博物馆:以有形之物 展无形精神

2013年06月14日 09:05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彭骥

上海电影博物馆将于17日正式对外开放。日前,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总裁任仲伦接受晨报记者专访,回顾建馆始末,站在上海电影领军者的高度,从宏观理念、展陈思路到未来格局等方面,提供“‘掌门人’解说词”。渊源:根深则叶茂  

任仲伦2003年上任上影至今已有10年,他从上海电影博物馆的渊源开始说起,“建电影博物馆是上海电影几代人的梦想,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留下了很多传统,也留下了很多文物文献。上海电影博物馆要用有形的东西,来展示一些无形的精神、传承”。  

博物馆项目历时6年,中间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上影用地从最初的5亩到如今的42亩,上影仓库里不仅有30多万件电影道具,20多万套戏服,而且还有海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其中包括很多电影大师的手稿,“车墩几百平方米的库房,请了一位老同志整理了整整8年,结果整理出一大批现在看来有价值的文献。比如,谢晋当年拍摄《芙蓉镇》时从第一稿剧本到拍摄期间的各种记录,投资预算、最终的通过令、影评人座谈会的纪录,一整套完整的档案。”基于丰厚宝藏,任仲伦希望能建一个为上海电影传承历史、开创未来的博物馆,不仅要唤起对老一辈电影人和电影历史的回忆,也激励年轻人热爱电影,“世界范围内,再没有一个电影集团能像上影集团一样,拥有这么一个一万多平方米的大型纪念馆。我总是爱讲‘根深叶茂’,用一个博物馆对过去的辉煌有个纪念。整个上影集团大厦,1到4层是博物馆,那么辉煌的历史在那,上影就在它上面,应该根深叶茂了。

理念:真善美  

博物馆理念上,任仲伦提出“真善美”三字经,“尊重历史,所以要真;善就是对历史人物有敬意,表示出一种后辈对前辈的敬重的氛围;而美是经过精心的设计来进行不同格局的展示。”从博物馆外的电影广场讲起,广场上最醒目的工农兵塑像取自上影厂厂标,请来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亲自操刀,“吴院长设计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群雕,引起争议的孔子像也是他设计的。他和我说来做上影厂雕塑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他从小是看上影厂电影长大的;第二,上海这个地方藏龙卧虎,他希望有件作品在上海。雕像好了后,我去了一看,一看背部,就一分钟,我就说‘成了’。我的想法是,平面造型变成立体雕塑,有个重新设计的问题,这个雕塑三个人六条腿,背部很难处理,他整体做成一块像岩石一样的披风,有整体感。正面,他把人物的脸型拉长一点,显得比较帅气,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像审美是崇尚圆圆的。”

布展:互动参与占三成  

布展上,任仲伦介绍了思路上的转换。任仲伦称,世博会之后的布展会倾向于现代影像手段,电影博物馆最初也是比较偏重影像展示,后来觉得影像有流动感,但瞬间凝视的程度不够,调整更多陈列部分,“最终应该是三七开。展陈方式,展品陈列为主,占七成,影像资料为辅,占三成;而观众参观形式则是观赏内容占七成,互动参与占三成。”具体展陈上,任仲伦称,上影博物馆与中国电影博物馆的时间序列有意区别开来,采取了板块式,再在板块中抓重点做突出,构成“荣誉:电影殿堂”、“体验:电影工场”、“溯源:在历史长河中”、“电影:我身边的生活”四层分布。  

任仲伦特别提到德国设计师提姆,“很感谢德国设计师提姆,他生于德国博物馆设计世家,我认识他时,感觉他永远沉浸在思考当中,有职业能力,有职业操守。他给博物馆设计的总基调是黑、白。”

陈列:世界最好的设备  

任仲伦的讲解从第一层“荣誉:电影殿堂”开始,“我概括下解说,就是:一百年30部经典电影,8大明星,一首国歌(世界上惟一一个国歌使用电影插曲),6百个奖杯,5千个员工的笑脸,写个文字说明,‘2013年5月上影全体员工’,我们也制作历史,以后看这些笑脸就是历史。5千人笑脸的下面,我站在那看,觉得空了一点,弄了些装饰来讲述光影的概念,调了《南征北战》时用的车、《渡江侦察记》里的摩托车、《城南旧事》的风琴、谢晋的导演椅等五六件道具,配了个短片,加上各个年代的灯具。”接着是几大亮点,第一是4D电影院,“声音、银幕和放映,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技术设备,目前配置给观众感受效果的是《大闹天宫》节选版。”第二是艺术影厅,“对接所有艺术交流活动,包括一些老师、导演来上课。三千多部资料片,也放在艺术影厅里进行交流。”再就是5号摄影棚,适合做电影首映、年会、论坛等。此外,《乌鸦与麻雀》拍摄实景经典再现也是亮点,“为了布置这个场景,用两个4吨卡车把道具拉过来,道具全是老上海的东西,仓库里弄成来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片场概念’。”

未来:交流是办馆宗旨  

任仲伦的讲解,跳跃到四楼,四楼有很多老电影人的珍贵史料,比如,中国左翼电影领袖夏衍的放大照片和珍贵手稿,孙道临家属捐出的伴随孙道临30年的老牌自行车,“一个小东西可以见一个人,物后面是有人有精神的。在孙道临的自行车旁,配上他写的散文《老坦克》,那句‘我骑着这辆车从武康路去上影厂拍片’,能看出那一辈电影人的风格。还有夏衍给张瑜写的那封信,当时张瑜刚毕业出来,夏老就写了那么长的信,这是上海电影精神的展现。”  

任仲伦表示,交流是上影博物馆一个很重要的办馆宗旨,“未来,博物馆会主要变成交流的场所。艺术家带着他们的作品,和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运营上,作为一个企业博物馆,上影博物馆要有日常学术交流、国际交流的优点,要成为重大电影活动的首选场所。”

[责任编辑:高晓雯] 标签:文物文献 上海电影 乌鸦与麻雀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