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金鸡获奖名单爆冷引争议 颁奖礼成业内好片推介会

2011年10月24日 04:27
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刘晓庆,年近六十依然活力四射。或许,这正是金鸡奖需要的一种精神。CFP图

第28届金鸡奖颁奖礼已经落幕,但是,曲终人未散。因为众多奖项连连爆冷,让大家惊呼“今年不下双黄蛋,要下就下炸弹”,而关于金鸡奖要更名“金鸡独立奖”“金鸡地下电影奖”的调侃,也发人深思……

缩影:

丢失了青春的中国电影

沉闷,老迈,缺乏激情迸发的欢呼,第28届金鸡奖颁奖礼成为了国产电影现状的一个缩影。

不止一位导演提出批评认为,金鸡颁奖礼的品位和策划能力和我国电影水平正好匹配。

与20周岁的金鸡百花电影节相比,出现在前晚场合上的电影人最大的特征是年龄偏大。就连晚会主持人吴刚,也已经53岁了,他低沉的腔调、一本正经的言辞,把一场电影颁奖礼所应有的娱乐趣味都吓了回去。有人说,中国电视剧是二三十岁的人拍给五六十岁的人看的,中国电影是五六十岁的人拍给二三十岁的人看的。前晚如此之多回顾辉煌过去的环节,也暗合了这个判断,同时也给大家机会看清楚中国电影在品相上衰老没落的一面。并不是说老影人就没有电影情怀,就不会为梦想拼搏,年轻并不完美,但丢失了青春,就失去了电影所应有的活力和新鲜。

在维持严肃性、学术性的同时,金鸡奖也拉远了它与大部分年轻观众的距离。最佳影片、导演、 编剧、男女主角,这五大奖作品不是还没公映,就是全国仅有数万人看过,或者只在电影频道播放过。有来自上海的电影研究者语带嘲讽地说,祝贺金鸡奖最终修炼成中国最大的地下电影奖,大部分获奖影片都是影院看不到的“地下电影”。

不过,在事情的另外一面,尽管获奖作品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但未必不是佳作。有媒体记者提出,建议金鸡百花电影节以后颁奖前给媒体放映未上院线或没大规模上映的入围电影,免得大家对奖项进行吐槽时,错怪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好片和好演员。比如获得最佳导演奖的《爱在廊桥》,作品水准未必不佳。凭借《秋喜》拿下影帝奖的孙淳,是次表现同样有口皆碑。

王振国

看不懂,真的看不懂

跑过多届金鸡百花奖的老记者都说今年金鸡奖实在不算爆冷。“但这么冷门的获奖名单不是爆冷又是爆什么呢?”第一次跑金鸡奖的记者们都不厌其烦地在问同一个问题。换来的是近乎粗口的答案。

的确,今年的得奖名单中有太多连电影记者都看着眼生的影片……击败蒋雯丽胜出的《盲人电影院》,至今未在电影院正式排期上映过,尽管它的口碑据说不错,有些巧思,不乏温暖细节。

如朱旭一样的老演员得不到肯定,商业片得不到认同,文艺片得不到奖项,让记者们习惯了的“双黄蛋”今年也下成了一颗颗“炸弹”。没有人知道原本定位于学术奖项的金鸡奖正在做怎样的转型。它究竟想要表彰什么?提倡什么?

看不懂,真的看不懂。万分好奇明年的绍兴要怎么接手这个骂声一片的电影节。 周昭

[责任编辑:陈柳莹] 标签:金鸡奖 刘晓庆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我要评论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