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电影版《蓝精灵》周五北美公映 揭秘电影幕后制作

2011年07月28日 09:25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李云灵 蔡晓玮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蓝妹妹的头发

是最明亮的金色

这部电影出现前,《蓝精灵》只以二维的形式展现过。相对于之前的动画片,电影最大的改变是使蓝精灵看起来有血有肉。在动画特效的制作过程中,每一个蓝精灵的头发、眼睛、影子、手足、血液、肌肉以及整体光线的设计,无一不呈现出精湛逼真的效果。

动画设计师胡佛解释说,要让观众相信蓝精灵真的能成为我们世界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处理好他们的皮肤纹理。即使是蓝色的,纹理也能告诉你蓝精灵和人类并不是完全不同。我们的蓝精灵脸上有毛孔、雀斑和绒毛。很明显,蓝爸爸有胡须,蓝妹妹有一头长发。我们利用这些来描绘角色,让你相信他们是真的。”制作团队甚至思索,他们的肤色到底是哪一种蓝,有没有头发,眼睛的颜色是否有差别。秘密是戴着白色帽子的蓝精灵都是没头发的,但是蓝妹妹以其金色秀发成为最具备“女性魅力”的蓝精灵。即便是金色,他们也试验了各种不同光泽、不同头路的金发,最终选取了最为明亮的金色。

从漫画书中走出来的蓝精灵也进行了“进化”,如果按照原来的尺寸,蓝精灵的脚在立体化之后就显得太大,无法走路,手也显得太大,以至于无法做出拥抱之类的动作。所以,3D蓝精灵的形象缩小了手脚的尺寸,使得他们“便于行”,做出能表达人类情感的动作,因此他们看起来更像是人。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个蓝精灵。”动画特效总监丹·罗布说,要让人们认可3D银幕上的蓝精灵,需要一个习惯的过程,“许多人,包括我的妻子在初看电影的十分钟内都会认为,这不是他们记忆中的蓝精灵。但随着情节的发展,人们会渐渐认同这些新的蓝精灵。”

将2D影像转换到3D影像,可谓一个艰巨的工程:先是通过全景拍摄、激光扫描的方式,将真实场景转换成模型;第二步,将蓝精灵的形象填补到模型中,使得角色之间能够互动交流;最后,通过特效制作软件,完成光线、投影等后期工序。罗布举出了一个例子:电影中,阿兹猫的形象由几只相像的猫“扮演”,制作组分别按照剧情需要拍下它们摆出的各种姿势,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有动物驯养师的帮助。一旦遇到猫咪都不愿意“合作”的姿势,动画师就需要亲自上阵,一笔一笔绘制图像,还必须与“猫演员”酷似,方可使用。而这些,也仅仅是阿兹猫形象制作的第一个步骤而已。在特效上该片可谓下足工夫,索尼公司专门为电影助力CG特效,在拍摄时会有场务用7.5英尺高的模型帮助演员、摄影、灯光定位蓝精灵。饰演格格巫的演员在超过50次的变身中,花费了大约130小时在头发的化妆上……据统计,《蓝精灵》中共出现了1014个特效画面,1557个3D立体画面;为了能让蓝精灵看上去更生动逼真,索尼公司动用了近300位员工花了358000小时在制作动画形象,从策划到成片《蓝精灵》一共耗时7年才最终完成。

“史上脏话最多的儿童片”

怀旧牌加3D技术的运用,《蓝精灵》吸引了不少关注,但电影在欧美各地首映之后却遭遇一片恶评。剧情被批毫无新意,走的是典型的小矮人和邪恶巫师的追逐戏码。由于是真人和动画的合成之作,演员们表演时不得不靠自己的臆想来表演,颇为生硬。而另一方面,由于蓝精灵的特点之一是在说话的时候想不起什么就用“smurf”一词来替代,因此,在全片中,充斥着各种“smurf”,而这些替代完全没有戏剧推动性,造成了听觉上的疲劳。不仅如此,编剧准确地运用了“smurf”一词来屏蔽一些脏话,比如“Son of a smurf”,而被《卫报》评论为可能将成为“史上脏话最多的儿童片”。

【下一页:蓝精灵制作趣事】

[责任编辑:许思鉴] 标签:蓝精灵 1980年 1986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