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解放日报》:“洒满金粉”就能引观众趋之若鹜?

2013年06月27日 07:18
来源:解放日报

郭敬明自编自导的电影《小时代》今天上映,票房被看好有望超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业内人士甚至提前预测,“《小时代》从项目运作、营销方式及90后彻底成为主流观众群几方面,都将对社会文化心理产生影响”。

套用《小时代》的片名,有人戏言,电影市场将进入“小”时代。也有人指出,观众群年龄降低并不意味着电影只能朝“轻、浅、小”方向发展。赢票房之外,电影人需要努力的空间还很大。

看“偶像”还是看“电影”

无论是否认同郭敬明和他代表的消费主义青春小说流派,这位擅长生意经的“80后”作家转战银幕处女作的票房前景几乎被一致看好。《小时代》出品方之一、乐视影业CEO张昭介绍,早在投资前,公司就对郭敬明同名原著在文学网站上的点击量、点击用户身份等关键数据进行了调研,并据此分析出影片可能存在的核心及第二圈、第三圈观众在哪里。距离电影上映还有一周时,《小时代》的百度指数已是同期最高。有人点评,光凭畅销书、偶像级导演和偶像型演员就能“算”出《小时代》的大卖前景,“郭敬明+杨幂,票房还不爆吗?”

但《小时代》在艺术上的缺陷也显而易见。《致青春》上映时,有观众戏言“长得好看的才有青春”,此话被认为是“金句”。形容《小时代》,还要加上“长得好看又有钱才有青春”。在郭敬明的镜头下,城市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用片中台词来说就是“好像都洒了金粉一样”,主角们个个穿华服住洋房,读大学每天都像时装秀,品牌赞助多到片尾出了一屏都出不完。

郭敬明自己倒是并不回避作品过于 “物质化”的问题。只是,定位于“提供和满足消费幻想”的文艺作品,果真足够代表新一代的价值取向?

缺“多元”还是缺“内容”

青春只有“物质”的共鸣?答案是否定的。

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新片单元,另一部青春题材影片《青春派》颇受关注。执导过《马背上的法庭》《碧罗雪山》等现实题材佳作的刘杰将新作视角聚焦高三学子,导演本人为此在中学“卧底”一年,影片既有爱情的懵懂、学业的艰辛、青春期的叛逆,也有对高考的调侃、嘲弄和理解、宽容,在年轻学子的哭哭笑笑中展开温馨而略带沉重的思考。尽管受到媒体和影评人一致好评,但一如刘杰过往影片的命运,被贴上“无明星”、“艺术片”标签的该片何时能出现在商业院线尚不可知。

中国电影市场究竟缺什么?导演何平认为,观众群体年轻化的现象,恰恰说明了中国观影市场的不成熟,“北美和欧洲观众的年龄幅度要比我们大得多,不同年龄层的导演在一个环境中共存”。

我们的市场,观众年龄层逐年下降,诚然与消费水平等诸多元素相关。值得思考的是,我们的电影,是否提供了满足多层次观众欣赏需求的作品?去年戛纳金棕榈影片、法国电影《爱》讲的是养老问题,男女主角都是古稀老人,电影节期间展映场场爆满。在国产片中可以找到类似题材的《桃姐》,但影片宣传时卖点依然是刘德华。记者日前在国泰电影院前看到这样一幕,在华丽背景衬托下以一众华服偶像明星为主体的《小时代》海报前,一位白发老人驻足良久,转身离开。我们的电影,除了对票房的预期之外,是否还可为观众、为社会提供更多有价值内涵的东西?

[责任编辑:张宝钰] 标签:金粉 观众 洒满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