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娱评:喜剧是讽刺的艺术 中国不是盛产喜剧的国家

2013年05月13日 14:48
来源:北京晚报

吕丽萍

但凡续作,都难逃狗尾续貂之嫌,时隔二十余年的《新编辑部故事》里只有“戈玲”一人留任。采访吕丽萍时,她说话的神态、语气也真的还留存着昔日戈玲的那股冲劲儿,不客套,挺噎人,说话一针见血,眼里不揉半点沙子,乍听来句句刻薄,内里却是温暖厚道的。

记者:您怎么评价《新编辑部故事》?

吕丽萍:我儿子自己在家拿盘看了几集,他说还喜欢以前的,可能是先入为主吧。当年拍老“编辑部”时我带着他在身边,片尾曲最后那个小男孩就是他,“新编”里他也演了个角色,就是耿二燕的秘书。我觉得现在“新编”的问题出在几个人物没有原来可爱。

“老编”那会儿挺逗的,几个人每天互相挖苦,骂人不吐核,可大家关系还都挺好,互相关心,都是热心肠。没拍看剧本时,我就预言葛优一定会火得找不着北,李冬宝这个人物太可爱了,谁演谁火,葛优会更火,因为他本人就特幽默,我俩大学时代就认识,他很早入行起初没什么名气,可谁都愿意和他在一块,跟李冬宝特别像。

记者:其实,您接“新编”挺冒险的,已经经典过一回了,这次弄不好得跟着挨骂。没想过拒绝吗?

吕丽萍:我为什么拒绝?难道不想再经典一次吗?就为纪念一下也得去,观众愿意评就评,没准还会把以前的翻出来看看。权当是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一把,革命的火种总要燃烧。我喜欢这个平台,编辑部里,最热点的东西总会激起反响。所以,不管形象好坏,我都愿意去做。观众也需要这么一个看似很搞笑,里面充满了善良和体贴的电视剧,没有什么不好。劝人吃点健康东西总是好的吧,告诉人们怎么生活得更快乐的,也是好的吧。如果把社会问题,当成悲喜剧解读出来,我相信能避免很多悲剧。在这点上我特别钦佩郑导,他很有历史责任感,非常有文化。

记者:但现在“新编”给大家的感觉仿佛是文化品位大不如前了。您怎么看?

吕丽萍:老编辑部很有文化感,新编辑部很精准。原来越是文化人越愿意给大众指点迷津一下,觉得有优越感。现在的电视剧不能太深刻,就只能说自己。新编辑部会走得很远,可能属于慢热,希望还有机会一部部拍下去。因为导演的立意非常阳光向上,起初他是希望能接近当年的创作感觉,但很难,后来就改成多元化了。原来电视剧非常少,现在大家都不知道看什么了,现在人不会像以前那样安安静静的看小打小闹,早就换台了。

记者:您是从一开始就接受了这种夸张的表演形式吗?

吕丽萍:刚开始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以为还是像原来,你噎我我噎你那种,但导演心里已经有谱了。他呢,拿着老北京人那劲儿,不直说,慢慢导演肯定这个,肯定那个,绕着弯子让你们明白。其实,在形式上,“新编”比“老编”更幸运点,导演已经探索了十年,虽然开始他说不清楚,但已经知道自己要什么了。老编当年弯路走得非常大,第一集居然拍出来一个悲剧模式,郑晓龙果断的把原来演主编的人换掉,导演又加入了赵宝刚。那时候大家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团结一心。“新编”导演心里有谱了,演员不用操心,一句台词不许改,好好演就行。

记者:戈玲的变化您认同吗?

吕丽萍:戈玲还是有原来的个性,在“新编”里反而挺招人待见的,大家热闹她也热闹,大家穿她也穿,就不是那么不入流。她比原来落地了,当年我问王朔,你们这戈玲写的,没家没业的,每天就在编辑部里臭贫,李冬宝还有个妈呢,戈玲想落地都没地落。他们还挺客气,说“瞎胡闹”,“瞎胡闹”。嗨,男人写女人都是那劲儿。“新编”吧戈玲有家有孩子了,但把她跟李冬宝那么好的一对人物关系给毁了,一上来就已经离婚了,这我挺遗憾的。

记者:您刚才说希望“编辑部”能继续拍下去,现在争议很大,如果继续拍,您还演吗?

吕丽萍:演呀。郑晓龙最吸引我的是他要做喜剧,我演了这么多年戏,除了这俩“编辑部”没再拍过喜剧,中国敢做喜剧的导演太少了。拍“老编”时,我不认识郑晓龙,就见过几次面,人家是大领导也不敢跟他说话,这次拍“新编”我很敬佩他,是个非常有责任感的导演,有郑晓龙作一面镜子演喜剧,多难得的机会呢。

王千源:正剧是一,喜剧是“二”

凭借《钢的琴》在东京电影节上加冕影帝,王千源才结束了他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的演艺生涯,很快被推荐到导演郑晓龙面前,成为《新编辑部故事》的男主角。然而,这份幸运却让他遭遇前所未有的演技质疑,接受采访时,王千源苦笑说:“有说太闹的,有说像踩电门的,有说演成太监了,身边朋友倒都说的挺婉转,‘你的表演又产生了一种新风格’,呵呵,我是头一次演纯喜剧,彻头彻尾把自己给扔进去了。”

[责任编辑:张宝钰] 标签:电视剧 深刻 喜剧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