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我爱我家》播出20周年 曾被评为年度最差电视剧

2013年06月20日 01:32
来源:北京日报

现场带观众,笑声是鲜活的

作为“中国情景喜剧之父”,英达对情景喜剧有一个界定,那就是必须带笑声。这一点的确是中国情景喜剧的标准,但很多时候笑声都是在拍摄完成后贴上去的,只有英达的《我爱我家》和《中国餐馆》是带观众拍摄。这种拍摄难度很大,拍摄成本也会增加一倍,但笑声却是最鲜活、最有温度的。

据该剧总摄像师及制片王小京回忆,当时英达让他去找观众,他原本想找一些胡同里的老住户,觉得他们更有幽默感。可英达坚持一定要找大学生。后来,王小京才慢慢理解,《我爱我家》中的许多包袱,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是很难懂的,大学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每场拍摄需要观众150人左右,那时,剧组专门安排一个制片去各个大学找学生会联系观众,实拍的时候,一辆大轿子车等在校园门口接学生。有时碰上学校考试,凑不够人数,只能在当时的拍摄地——中国工运学院(现劳动关系学院)和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的食堂、操场里现抓观众。不过,拍到后期,制片们就不再需要为观众犯愁了,每次开拍前,录影棚外面的观众都排成了长队。

现场带观众,对导演、演员都是极大的考验,这意味着一旦开拍,中间要尽可能地不停顿,一口气拍下去。只有连续演出,从垫话到展开再到抖包袱一气呵成,才能让观众发自内心地笑出来。从观众的笑声里,他们能很快判断出这一集到底好玩儿不好玩儿,观众爱不爱看,还能及时做出调整。

观众与创作者的关系是水涨船高式的,观众现场的笑声越大,演员发挥得越好,表演也就更卖力,拍摄出来的效果也更好。第一集拍完后,大家听了磁带里观众的笑声,才对他们所做的事有了一些把握。

有时,现场的观众也会“捣乱”。比如葛优客串的那一集《不速之客》,他一出现,观众就笑场,笑声之大让演员根本演不了戏。葛优出现五次都是如此,最后他不得不向台下观众作揖,让他们忍住别笑,这场戏才能拍下去。

像拍话剧那样拍情景喜剧

今天我们看情景喜剧,很多人会觉得太小儿科了,大的编剧不去写,知名演员也不会去演。但《我爱我家》对演员的要求却非常高,英达要求演员最好有话剧表演经验。当时的主要演员如宋丹丹杨立新、文兴宇等都是话剧演员,不是话剧演员的梁天,则胜在非常聪明又有观众缘,他一出场观众就能乐。

这是因为《我爱我家》的拍摄几乎和话剧演出差不多。不仅现场有观众,而且像话剧舞台一样,只有台口面对观众,几台摄像机就架在观众席里。对于这种拍摄方式,当时已有多年电视行业从业经验的王小京有些不能理解:“这不就是话剧转播吗?”而英达的回答也很肯定:“对,就像话剧转播那样去拍。”

对演员来说,《我爱我家》的拍摄不仅像话剧,甚至比话剧还难。普通电视剧都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演员只要记住一场戏里的几句台词就行了。但英达要求演员必须背下所有台词,才能一口气拍下来。那时,星期一上午演员在家做准备,下午在摄影棚里排练一半,晚上再排练另一半,星期二上午带机器走一遍,要记住自己的词,基本记下对手的词,还要记住地位调度,记住包袱口,星期三正式开拍。这样,一周下来,大约能拍两集,相当于一个话剧的时长。开始正式拍摄后,相当于一周把一台话剧连排再演,这对演员的记忆力是个考验。因为记不住台词,文兴宇经常在桌布上打小抄,趁着镜头不对着自己,赶紧看两眼。

曾被评为“年度最差电视剧”

今天,人们开始以仰视的姿态去看《我爱我家》,中国电视剧30年,人们已将《我爱我家》推上经典位置。但这个地位和赞誉都是慢慢积累起来的。想当初,这个“野台班子”(指非电视台剧组)拍摄的新形态作品,曾受到很多质疑和批评。

拍摄《我爱我家》之前,英达、宋丹丹合演的《爱你没商量》曾被批评得很惨,他们希望通过新剧打个“翻身仗”。但《我爱我家》首播是在当时的香港中文卫视(凤凰卫视前身),大陆观众能看到的并不多,只是在圈内有了一些影响。

随后,河北电视台、四川卫视陆续播出该剧,传播的范围广了,骂声也渐渐大了。有人说它低俗、有人说它无聊、不入流,还有人说它讽刺老干部,北京电视台仅播出6集就停播了。那年年底,《成都晚报》的一项评比将它评为“年度最差电视剧”。王小京回忆,那时英达一下子就蒙了,心头的那股子热乎气儿,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影儿都没了。

虽然对观众的指责有些失望,但年轻的英达并不打算就此认输,1994年,他成立了英氏影视艺术有限公司,先后完成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候车大厅》、《新72家房客》、《中国餐馆》、《闲人马大姐》、《网虫日记》、《东北一家人》、《欢乐青春》、《候车室的故事》、《西安虎家》、《售楼处的故事》、《带着孩子结婚》、《税务所的故事》、《旅行社的故事》、《巴哥正传》。但没有一部能超越《我爱我家》。从商业角度看,电视台对情景喜剧压价压得很厉害,所以,除《东北一家人》赚了一千多万元,英氏大部分作品都不赚钱。近些年来,英氏影视一直是惨淡经营,不仅英达将工作重心转向主持,当年的总经理王小京也已改行摄影。

“在中国,情景喜剧没什么未来,观众觉得它俗,电视台也不愿出高价,谁愿意去拍?”离开电视行业多年的王小京不愿再提电视,也不想多说情景喜剧,但他的家里仍然珍藏着一部还未开封的《我爱我家》120集的VCD光碟。

[责任编辑:张宝钰] 标签:剧本 播出 地气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