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激辩《白日焰火》形式篇:取悦西方or西风东借


来源:凤凰网娱乐

参加这次凤凰辩论会的影评人嘉宾(左起依次是:风间隼、赛人、梅雪风、牛二和奇爱博士)特邀刑侦专家田小穹教授嘉宾:奇爱博士(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学者) 赛人(资深影评人) 风间隼(社会学研究者、动作片专家)

   

参加这次凤凰辩论会的影评人嘉宾(左起依次是:风间隼、赛人、梅雪风、牛二和奇爱博士)

  

特邀刑侦专家田小穹教授

嘉宾:

奇爱博士(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学者)

赛人(资深影评人)

风间隼(社会学研究者、动作片专家)

梅雪风(电影媒体人)   

牛二(电影媒体人)

特约专家:

田小穹(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讲刑事侦查学、犯罪学)

 

【辩论篇】

辩论①:“蛇蝎美人”吴志贞是否立得住

正方:吴志贞是“被动型红颜祸水”,被侮辱又被损害

反方:吴志贞的角色立不住,电影命门缺失

一致观点:桂纶镁演技稍弱,林熙蕾、汤唯、林嘉欣更合适

主持人:《白日焰火》获得了今年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想让大家先发表一下意见,站一下队,对于这部电影得到金熊奖的这个结果,是实至名归的还是有所保留?

奇爱博士:个人还是持肯定的态度,获得金熊奖是华语电影很大的一件事情。今天为止看了三遍,很多细节值得去不断品味,所以我是正方。

牛二:我也算正方,这部电影我也比较喜欢。

梅雪风:我也算正方,这部电影在艺术和商业的平衡上面做的很好。

赛人:我觉得拿不拿金熊奖对于我来讲无所谓,但这个电影很多地方没有满足到我,我是反方。

最主要是,刁亦男的电影姿态大于表意了,有很多造型的东西,有很多象征和隐喻,而在这样的电影当中,我们更关注是人的命运,人与环境之间的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这部电影中我是感觉不到的。

核心的人物只剩下廖凡演的张自力了。这种电影应该有一个硬币的正反面,桂纶镁饰演的人物应该出来,但现在观众很难跟着吴志贞,陪着她一块心疼、心酸或者跟着她一块堕落,这个命门没有掌握住

风间隼:这个片子还是做出了很多的突破,但是总体上来讲呢,首先观感上并不是特别吸引我,而且它的表演以及电影形式化的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总体上还是偏不喜欢,我算是反方。

梅雪风:我可能对于人物稍微有一点不同的意见,我个人觉得吴志贞这个角色是在近几年来最有意思的一个女性角色了。很难用善恶,或者是别的一个固定的评判标准去评判她。吴志贞主要有一个受害者的面孔。她的强项在于她的脸,一看就是受害者,一个被动的人,被侮辱又是被损害的一个人物。这个电影讲到最后,有意思的一点是,它所有动机已经变得很明确了,但实际上这个人仍然是未知的。也就是说,它表现了一切,但是同时又有更大的未知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这个电影对于我来说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它的开放性,它看起来非常的死,是很写实的电影,在哈尔滨的北方城市的整个表现,两个人的关系,所有东西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拍下来,但是最终呈现出来的状态,人物的状态,人的命运的状态,人心理的动机的状态都是暧昧不清,这是暧昧不清又是有迹可寻的,是非常好的平衡。

在艺术和商业的平衡,是另外一个更大程度上的特点。它既有很有类型化的东西,但是这个类型化又不是那种平常看到的,所谓的好莱坞式的或者是内地电影的相对劣质的感觉。我觉得犯罪片分为这么几种,一个是人是为了生存去犯罪,一个是为了欲望犯罪,还有一个东西就是人的存在感、虚无感,这个电影让我看到了这一点,特别是廖凡这个角色,这个人他去追凶,既是非常认真地去捉拿凶手,同时他的目的并不在于此。最终所呈现出来是绝望和虚无。

牛二:我倒是同意赛人说的,桂纶镁演得不好。但我觉得这个角色站得住。比方说我们讲的红颜祸水,祸水也有两种型,一种是主动挑事出来的,像妲己一样,然后发生事情。但是陈圆圆是被动型,她没有办法,她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有人来争夺她,有人在她身上挑事。我觉得吴志贞就有一种被动的命运。我们换种方式理解,灾难,龙卷风也是灾难,它会扫平面前的一切东西,流沙也是灾难,它就在那儿,你路过你掉进去,这件事不能怪流沙。

奇爱博士:这个电影很多地方的气质非常暧昧,尤其情感方面都是如此,当中有很多问题没有说出来,这就叫做艺术电影。艺术电影就不像类型电影,对人物形象完全扁平化或者定型化。比如说好莱坞的黑色电影当中像,芭芭拉·斯坦威克所饰演的所谓具有致命诱惑力的蛇蝎美女,这个人的命运已经注定,最后一定被男性弄死或者被绳之以法,虽然她破坏一个稳定的家庭,但是最后她会受到惩处。

刁亦男在设计这个角色的时候,给这个角色的一个非常大的开放性。这当中吴志贞这个女性她远远不像她楚楚可怜的脸一样,所展现这么简单,她有可能真的是把这些男性都操控于自己的掌心。所以这个电影永远都是在真实和谎言之间不断游走,恰恰就是这种东西给予这个电影更多表现开放性,我非常同意牛二老师说的,桂纶镁演得真的不是特别带劲。

主持人:你觉得谁能够替代桂纶镁来演这个角色?

奇爱博士:林熙蕾、汤唯。

风间隼:还有林嘉欣。

奇爱博士:汤唯演的《色戒》跟这个电影有一点相似之处。被操控的王佳芝,是具有诱惑力的。小镁确实是适合演学生,这个电影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和《圣诞玫瑰》非常相似,前期都是比较低沉的,有时候她不说话,气氛、光影造型、情绪的营造不错,一张嘴说话反而气都散掉了。这可能是在选角方面,稍微差一点。

赛人:我觉得吴志贞是有迹可寻的,不是那么虚。那个老板娘说什么?“她什么味道我都能够闻到。” 吴志贞见那个人的时候,是献身还是谈判?说不清楚。但是通过这个老板娘的状态,我们感觉出来吴志贞和死者并不仅仅是一个性交易,或者是性胁迫的关系,她一直在说谎。是不是?这个东西是很明确。另外,那个王队说的很清楚,谁沾上她谁倒霉,死了好几个人。唯一不倒霉的是谁?是张自力,张自力升官发财了。刁亦男想把这个片子做虚,结果做的很实,这个实呢?又不能就实还虚。它只是拍得比较炫一点,这个电影毛病就在这。

辩论②:长镜头展现“日常化”场面是否成功?

正方:固定镜头一镜到底是为了展现日常化的暴力

反方:动作场面太傻,若是成龙一定删掉,电影里的所谓日常化只是姿态

主持人:想问动作片专家风间隼老师,这个电影里也有一些动作场面,尤其是警察抓两个疑犯的动作场面,一个飞扑,一个凳子飞出来,你对那一场戏,包括后来掉枪那一场戏,如何评价?

风间隼:太傻了,人家在前头,他从后面飞扑过来,很假,要是成龙拍这种戏,这都是删掉的,他扑过来之后那个凳子就飞出来,这个道理何在?完全看不出来。还有柏林版的那个掉枪、开枪的镜头,一个固定镜头完成的,在公映版,还给开枪弄了一个特写。照他的意图,他其实是回避所有激烈动作场面,都是用侧面表现的,包括一开头,跟那个前妻做爱,也是拍他们的手,基本上没有很激烈的戏。我觉得他整个思路还是比较迂回。

奇爱博士:动作场面上,如果是港片,一定是很多碎片缝合在一起,行云流水般。但这里的动作戏,人都是在助跑,非常形式性地表现一个飞扑,中间那个气口都是不通的。柏林版掉枪之后几个人对射的镜头,当中都是留下可供剪辑的片段,光看那个镜头没有紧张的感觉,如果让杜琪峰来拍可能比这个凌厉很多。

梅雪风:关于这一场戏我可能态度不太一样,我是很喜欢这一场戏。这一场戏是刁亦男电影美学上一以贯之的东西,就是日常化的暴力。如果这个镜头是快速剪辑或者很多镜头机位的话,它的日常感不能出来,它需要是在平静中,在日常生活当中突然发生,一个非常荒诞的暴力出现。这中间由于没有剪辑反而张力会更大。

风间隼:这个我反对,我觉得日常化并不一定就是固定机位、一镜到底。如果一个镜头下来很假的话,反而达不到那样的效果。相反,特写镜头,枪掉下来了。观众当然会很紧张,这个东西其实也在模仿人的一种日常反应。如果你把长镜头和日常化画等号我不太同意。

梅雪风:如果是一个镜头下来,我们是从旁观者角度看这个场景,但是一旦有一个特写,就变成一个超人视觉,这种东西破坏了整体的视点。为什么有一些艺术电影情愿一动不动?是为了追求这种纯粹性的东西。

风间隼:但是这个长镜头本身也是没有来由的。

赛人:刁亦男包括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个“日常化”,但日常化不是靠镜头语言,也不是靠剪辑,也许就是靠你一个调度。你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做了一些正常人该做的事情,这个期间发生一个变故,是一个很自然的变故,在一个非常顺畅的行为以后,才会出现一个“日常化”。

举一个例子,《颐和园》里李缇的死,坐在楼顶上突然跳下来,然后鸽子飞出来,还很写意,但是我觉得那个东西很“日常”。前面是周伟和朋友聊天,特别的日常。那个跳下去的镜头很惊悚,大家就觉得,怎么就突然跳下去了?这是我认为的一种“日常化”的处理。

拍“日常”,对导演来讲是一个非常两难的事情。我最讨厌的电影是,日常化成为一种包装,成为一种符号和噱头的时候,非常烦人。日常化有一个类似的词就是接地气,接地气应该抬手就是的事情,不是追求的目标。这个电影没有拍出人和环境之间下意识的反应,主要都在表现一种姿态,表现一种秩序。

[责任编辑:李毅]

标签:白日焰火

凤凰辩论会之《白日焰火》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3/26/c265554c-df98-4df7-8582-eefcebb7d6ae.jpg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