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孟京辉黄渤袁泉做客《活着》凤凰分享会 千人捧场

2013年08月01日 17:13
来源:凤凰网娱乐 作者:谷逸

'正在加载中...'

话剧《活着》三位主创孟京辉、黄渤、袁泉与现场观众积极互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凤凰网娱乐讯 8月1日15时,凤凰娱乐在北京保利剧院举行话剧《活着》创作分享会,题为“活着的艺术:窄如手掌宽若大地”。分享会由知名编剧史航主持,邀导演孟京辉、主演黄渤袁泉共同出席,千人观众捧场,一起分享台前幕后的故事,品读《活着》中的“暴力、尊严、时代、富贵、变革、领袖、草根、女人、差距、命运”。

《活着》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代表人物”余华的新现实主义力作,曾被改编为影视剧。作品以一位田间老者对人生的回忆为线索,深刻地展现了世事弄人的时代与悲欢离合的命运。导演孟京辉与作家余华在该作品的思想、艺术方面进行了多次深入探讨,二人思想高度契合并达成共识,欲以一种沉静平和的表达方式诉说人的尊严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主题谈】

孟京辉认为“简单特别重要”,“它越简单越直接,就越丰富。

谈到“活着的艺术”,孟京辉认为“简单特别重要”,“它越简单越直接,就越丰富。所以,我觉得如果不从美学的角度来讲,就从正常的大家普普通通地活着,就是简单特别重要。”而袁泉表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活着的方式,如果能享受其中,那就是属于你自己的一种活着的艺术”,黄渤则调侃起史航的衣着,“要是可以像史航老师今天穿得这样清心寡欲,就是活着的艺术了”,然后正色道“活着就是要简单,要做减法,而其实所谓的简单就是少欲,简单,就是最简单最丰富地活着”。

【创作谈】

有黄渤才有话剧《活着》 或改编《许三观卖血记》

其实,孟京辉最开始想改编余华的另一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活着》我十几年前读过,有一天晚上读的,越读越难受,就放下了,好像也跟我没太多大关系。直到有一天我见到了黄渤,我们聊了很多,黄渤也给我讲了很多他以前的经历,当时就本能地想定下他”。孟京辉还透露说,他应该还会将《许三观卖血记》搬上话剧舞台,“余华比较相信我”。

孟京辉谈改编《活着》三原则:不煽情不刻意不增加

此次改编《活着》,孟京辉感觉和他以往的话剧大有不同。“以前首先想到的是要在舞台上有一个大的形式感,这次不一样,更在底下,有个空间、有了声音、有了黄渤和袁泉,他们像两个异变的东西,每天都在变,蓄积能量。这个戏我一直在等待状态,等到最后,所有的能量都被等待出来了,舞台灯光能把他们的能量彰显出来。所以这次是要等待的。我也切实意识到,活着是关于时间的一个命题”,然后他还推荐了另一部用“等待”来创作的话剧:以色列经典话剧《安魂曲》。

孟京辉强调说,《活着》不是历史,而是心灵史,“你不用回到那个时候,头发啊衣服啊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的灵魂、身体回到那个时代”,他补充说,“这部戏是讲对活着的态度,对命运的友情,到底是接受得了还是接受不了,福贵是在面对着巨大的命运在说话,在命运中游泳”。他还说到自己在话剧《活着》中的创新手法,“胡来之后又不敢胡来。让我们看到的窄若手掌,宽若大地这样一个伟大作家的情怀和胸怀,有深沉和广博的东西在里面”。他还评价了两位演员“不演而演,很高级”。

现场有观众提问,“在创作过程中,面对一部沉重、有内涵的戏,是用自己体悟创作,还是与作品共同成长?”孟京辉表示艺术除了需要从内心而发,从外界找到能量外,还需要想象力,“这个想象力的培养是长期的,为什么说合作的人重要,是因为能给出很好的能量,并能发生化学变化。但一切的东西之外,内心是更重要的”。

孟京辉在答观众问时,谈到了改编《活着》的取舍原则:“第一,到煽情的时候不要煽情;第二,故事不要太故意,第三,不增加语言,余华就是余华的语言,我们自己的语言如果要增加,必须属于余华语境的语言,不伤害当时语境有了这些原则,就很简单了,《活着》就慢慢呈现出来了”。

凤凰网星座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凤凰网娱乐微信

揭开明星的隐私往事,每天为你分享一段八卦谈资!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