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忆英若诚:生活即使是悲剧也要当做喜剧去演

2012年02月02日 10: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姜薇 刘净植 陶澜 李彦 郭佳 萧扬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昨天清晨,天蒙蒙亮,接到英家打来的电话,得知英若诚伯伯夜里病逝的消息,我不禁泪如雨下。我和英伯伯在7年前相识,并在那一年成为“忘年交”。通过他我认识了英氏 家族的大部分成员,也听他讲述过许多英家的故事。

因为英伯伯的爸爸早在1948年就去了台湾,所以家族成员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受到了冲击。但是,英伯伯总是说:“生活即使是悲剧,也要当做喜剧去演!”这一信念伴着他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留给大家的是一串又一串欢乐。无论外面风云如何变幻,他依然飘逸洒脱,骨秀神清。这也是英伯伯留给我最深刻、最宝贵的东西,因为世界在他眼中永远是明亮的。

英家是个大家族,属于那种仅得温饱便可体面自尊的书香门第。英伯伯的爸爸妈妈共育有六男三女(二子、长女早逝)。由于历史原因,英家一家人陆续从北京分散到全国各地及海外,聚齐一次极为不易,所以家族聚会往往被视为家族的头等大事。家里屈指可数的几次聚会,对儿孙们而言,热闹非凡,用“盛况”形容决不为过。在英氏家族中,英达、英壮和英宁这一代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聚会时往往扮演着端茶倒水、递手巾板儿的角色。他们聆听父辈们谈古论今,妙语解颐,真的是一种享受和幸福。英若诚伯伯属于“老顽童”系列,日常生活中趣事轶闻层出不穷,什么时候回想起来都忍不住偷偷发笑。

英若诚伯伯在众兄弟中间以多谋善断、学识广博著称。他因从小在外国人办的教会学校长大,据说他的英文比中文还要好。他“在家都打着领带”,以至于儿孙们背地里都称他为“假洋鬼子”。少年时,曾有出高额赏金诱骗弟弟们喝凉水,等弟弟们喝完几公斤后又想赖账,终遭兄弟们“追杀”的不良记录。

上个世纪60年代初,英伯伯在旧货市场看中了一辆老式摩托车,买回来经多方修理后,总算能跑起来,尽管车屁股后一串串飞扬的黑烟和振聋发聩的噪音,可在当时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帅呆”、“酷毙”的机动车。事情坏就坏在修车师傅扔下的一句话:“这车玩命跑能超过50迈。”于是英伯伯就朝这个目标努力,拣人少的地方开练,当摩托车开到30迈时,已是车身乱颤,左右摇摆,当达到40迈时,已是上蹿下跳,难于把握。这个时候,没有人愿意再进一步冒险了,英伯伯到底是英伯伯,危急关头方显英雄本色。只见他身缩腿弓,轻舒猿臂,猛地加上一把油门……刹那间车的结构基本散掉,人也像子弹般被射了出去———他肋骨断了两根,脑震荡昏迷了3天。醒来时还惦记着这档子事:“同志们,我飞出去时,速度绝对达到50迈了!”话虽这么说,英伯伯却终生不敢再碰任何型号的摩托车了。

英若诚伯伯留给我另一深刻印象是他“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晚年的英伯伯赶上了学电脑的热潮,看到别人用电脑打出来的稿子,他觉得比手写的要清楚许多,于是就委托侄子帮他找一位电脑老师。他的侄子给我学电脑专业的弟弟打电话,于是20岁的弟弟就成了70岁英伯伯的电脑“老师”。第一次看到英伯伯,弟弟难免有些紧张,于是英伯伯就说:“别看你年轻,但是你会的东西我不会,你就是我的小老师,你要严格要求我呀!”电脑学习进行了几个月,由于弟弟的赴美而停止了。

[责任编辑:周舞阳] 标签:1983年 喜剧 英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