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忆英若诚:生活即使是悲剧也要当做喜剧去演

2012年02月02日 10: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姜薇 刘净植 陶澜 李彦 郭佳 萧扬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最后一次接受采访病中英老健谈戏剧

第一次得知英若诚先生罹患肝病的消息大约是在1996年底,尽管我只是一名与他素无谋面的戏剧爱好者,但心中对他的健康十分挂念,这当然是由于我对他在话剧《茶馆》、《推销员之死》以及《围城》等影视剧中的风采仰慕所致。然而几个月之后,我便欣喜地得知,在本报文化部和北京音乐厅合办的除夕夜“唐宋名篇朗诵会”上,病中的英老先生表示愿参加此次演出,幸运的是,我是负责报道此次活动的记者之一。

据说,那是他病重之后第一次的公开亮相,但由于老先生身体的原因,那次活动我们并没有去打扰采访他。我只记得在后台看见他的身影,那样的枯瘦让我心惊。他一身笔挺的西服,步履缓慢,但却不让人搀扶,坚持自己走上舞台。他一上台,台下立刻鸦雀无声。他朗诵的是李叔同的《送别》,不长,中途他却停顿了一段时间———对于他虚弱的身体来说,走上舞台表演真像是拼尽力气。

此后几年虽然鲜有他的消息,但我总是想,这是他身体安好的表现吧,我并没有想过,作为记者,一定要采访他。然而去年5月份,在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即将访华演出《威尼斯商人》的发布会上,英若诚先生不仅出席亮相,还与记者们大谈戏剧。看到老先生精神健旺的样子,我不由得问演出主办方:如何把老先生请出来的?他的病好了?对方说:“没有,老先生对这台演出很感兴趣,从医院里出来参加发布会的。他对戏剧活动特别热心,也特别愿说,要不给你安排一个他的专访?”我问:“可以吗?”对方说:“估计没问题。”

采访约在了英若诚住院的协和医院,进病房之前我被叮嘱,别让老先生说太多话。等到我进了病房,立刻对自己的来访感到歉疚:老先生半卧在病床之上,正在输液。想起他在发布会上的谈笑风生,我开口便问:“您现在身体是不是好多了?”他看了我一眼,举起自己插着管子的手说:“你看这样,像好吗?”

那一天我再次体会到这个了不起的艺术家对舞台和戏剧的深深迷恋,他一谈起戏剧便滔滔不绝,眼中充满了光彩。他说起戏剧的隽永和电视的粗糙,提到了剧作家决定剧院的风格和受欢迎的程度,说起他对眼下戏剧界一些问题的担忧,谈到他希望自己工作过很长时间的北京人艺能像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一样长盛不衰。他的观点独到、精辟,语言相当干净清晰,让我觉得像上了一堂精彩的戏剧课。其间他几次因说话费神而喘息,旁边的人和我都欲终止谈话,都被他摆手阻止了。我不忍向他提问题,以免打扰他太多,但他却以自己的博闻强记告诉我戏剧世界诸多我不了解的精彩。结果那天我没能遵守事前得到的嘱咐,我的到访让他说了很多话,让他累得直喘气,也让他激动了。但走出医院时,我在心里对自己说,这对我个人来说,或许是一生中的重要一课,无论是因为作为记者采访到他,还是因为自己对戏剧的热爱。

后来,尽管那时候老先生并没有因新闻事件成为新闻人物,但那天我的采访仍以《病中英若诚健谈戏剧》为题发在了文娱新闻版上,因为我们都认为,病中的他能这样和我们畅谈戏剧,便是那些因他的经典演出而感动的人们愿意看到的最好消息。

然而现在他走了,他是今天新闻事件的主角,却告诉我们他已离去不再回头。余下的,是他一生的精彩。

[责任编辑:周舞阳] 标签:1983年 喜剧 英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