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报史钩沉:英达的曾祖父英敛之创办《大公报》的十年

2012年02月02日 17:04
来源:凤凰娱乐综合 作者:王鹏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英敛之(资料图)

《大公报》创刊号(资料图)

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说:“《大公报》的100年可以涵盖中国的20世纪,从第一期到现在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国现代史。”这是说,《大公报》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中国现代史。关于“大公报”三字的寓意,创始人英敛之解释为“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报之命各固已善矣。”

英敛之,名华,字敛之,号安蹇,满族正红旗人,1866年生于北京。他幼年家贫,“家世微寒,先代无达者”。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声震全国。1898年,32岁的英敛之也写了一篇《论兴利必先除弊》,对康有为的一些政治主张表示赞佩。1902年(即《大公报》创办那年)他在自己日记本的扉页上题了这样一首诗:“献身甘作万失地,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阔立多时。”英敛之是有思想的人,敢于发表政治主张。办一份日报,是最理想的表达自己意志的方式,他决心“闯荡”报界。

《大公报》的筹组和创刊

据英敛之日记载,英在1901年4月24日由上海回到天津。他回到天津的第三天,去拜访天津紫竹林天主教的总管、教友柴天宠。柴约请英开设报馆,并答应帮助“募集股本,甘为赔垫”。英敛之很爽快地答应了。

柴天宠是《大公报》的大股东,《大公报》的另一个大股东是王郅隆。拿钱入股的还有张连璧、李敬宇、朱志尧等以及法国主教樊国梁,《天演论》的翻译者严复也入了一小股。

1902年6月17日,《大公报》在天津创刊。创刊之时,八国联军已占领天津两年了,《辛丑条约》的签订也近一年。八国联军组织的“都统衙门”统治着天津。那时的报界,“中国南北纵横,报馆仅有二十余家,南居二十,北得余数,四五家而已”。

在《大公报》创刊号上,刊登了英敛之撰写的《大公报序》曰:“报之宗旨在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凡我同人亦当猛自策励,坚善与人同之志,扩大公无我之怀,顾名思义,不负所学,但冀风移俗易,国富民强,物无灾苦,人有乐康,则于同人之志尝焉,鄙人之心慰已。”这就是说,针对当时那种国破民奴、封建专制主义乌云笼罩全国的严重局面,英办《大公报》,同戊戌时期一样,仍要用西方资本主义的学术文化思想,对“我同胞”进行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

《大公报》初出一大张,成书版式,用中国毛边纸印刷,仅有一面。报头刊有法文:“L’lmpareial”,为“无私”之意。关于“大公报”三字的寓意,英敛之解释为“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报之命各固已善矣。”英敛之自任该报总理、撰述、编辑诸职,总揽言论和经营的全权。

[责任编辑:张慧婷] 标签:大公报 英敛之 英若识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