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台风:台湾电影后浪潮的影像情书

2013年03月15日 15:56
来源:凤凰网娱乐 作者:杨乃甄

台湾电影人在政府前搭起“电影人帐篷”,彻夜透过短片和演讲宣传反核理念

尽管已过午夜,“电影人帐篷”仍门庭若市

导演是最敏锐的“社会观察家”

除了将反核理念影像化,导演投入反核运动的另一个效应是高效率整合并扩散信息。柯一正说,导演往往是敏锐的“社会观察家”,他们非常擅长搜集资料,比较正、反二方的说法作判断,因此这群导演在参考各方数据、深入了解核电厂威胁后,每一个都愿意站出来帮忙,并利用他们的知名度和表达能力将信息传递给大众。

曾被作家张铁志称赞是“台湾最有知名度的公民记者”的导演戴立忍一直是台湾社会运动健将。近年“士林文林苑都更”、“反美丽湾”等抗争他无役不与,这次的反核活动他也是发起人之一。他在自己的脸书页面上大量转录核电相关资料,许多反核人士甚至委请戴立忍藉由他的高知名度散播重要讯息。戴立忍还曾因为收听到台湾核子工程专家贺立维的广播访谈,认为内容清楚扼要,干脆自己当起打字员,将专访内容逐句听打成文字稿分享给网友。

导演郑有杰同样也为反核作足功课。309守夜活动当晚,他即席向现场观众说明核能发电后遗留下的“燃料棒”为何高度危险,并说明目前台湾所存放的燃料棒含有相当于23万颗原子弹的辐射量,而台电至今未能提出解决方案,已濒临失控边缘,同时说明兰屿为台湾本岛存放核废料后,居民罹癌率大增等现象,数据与数据皆信手拈来。

柯一正说:“搜集各种资料后,大家真的感觉到核电厂的威胁,这是对下一代的长期伤害。恐惧就是一种伤害,就算现在还没出事,但政府不该让人民长期处在恐惧中,这非常残忍。”守夜过后,他和电影人们决议将持续举办“不要核四、五、六”行动,从3月15日起每周五晚上6点在中正纪念堂自由广场举办艺文活动,以创意表达废核决心,直到核四停建为止。

关照人类的恐惧与情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用创意方式长期抗战——多么熟悉的论调,看起来在谈“反核”,其实也是台湾电影一直以来的写照。

台湾电影后浪潮的“美丽情书”

1985年,杨德昌拍摄电影《青梅竹马》,由柯一正、侯孝贤和吴念真等人担任演员。片中其中一个场景是一群青少年骑摩托车,在政府广场上呼啸而过。当时台湾还在戒严,政府广场仍是禁止骑乘摩托车的禁区,然而不满威权体制的杨德昌等人为了这个画面,甘冒被逮捕的风险,在暗夜中带着剧组在政府前为戏狂飙。

2013年,同样是深深的黑夜、同样在政府前广场上,台湾历经80年代的冲撞后已解严多年,导演和民众不必偷偷摸摸地抗争。当年为戏狂飙的柯一正带着后浪潮世代的台湾导演大方地在广场上播放反核短片,看似以不同方式冲撞新议题,延续的仍是电影圈团结、爱惜土地、敢于批判的传统。

——就像2011年,金马影展发起《10+10》电影联合创作计划,号召台湾20位新旧世代导演,包括侯孝贤、王小棣、陈玉勋、杨雅喆、郑有杰、戴立忍、魏德圣等人,每人分别拍摄五分钟短片,以“台湾特有”为主题展现电影圈的团结和活力,让新旧世代电影人以台湾作为主题,相互提携与辉映,就是明显一例。

金马《10+10》的佳话在去年金马奖台湾电影因获奖数太少而招致批评时,让杨雅喆在脸书感慨写下:“…我不会因为哪些电影得了什么奖项而留在我的心里,而是那些故事里面拥有真诚的感情……我们的国家定位未明,但看看华语地区,谁写出了(金马)10+10这样美丽的情书?只有台湾…”这么一段话。

反核运动不像金马影展和金马奖,没有头衔、没有殊荣、没有补助、没有奖金,但即使如此,台湾新旧世代的电影人仍再一次携手为这座岛屿写下一封宛如金马《10+10》般,“台湾特有”的美丽情书。

凤凰娱乐台北特约记者:杨乃甄

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高晓雯] 标签:台湾电影 导演 核电厂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