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贾翻译风波”续:我没有被好莱坞封杀

2013年08月23日 08:29
来源:时代周报

中国电影翻译靠工资养不活自己民间字幕组崛起

贾秀琰在《环太平洋》中翻译的“天马流星拳”成为众矢之的

贾秀琰离开八一厂已有一段时间,不是“被封杀”,而是为求学。

其实,在备受争议的《黑衣人3》之后,这位翻译圈中最受大众关注和热议的译者就选择了读研深造,但没有放弃翻译。最近另一引发口水的电影《环太平洋》的字幕是她课余的作品。

这部时长2个小时的好莱坞大片,对白近2万字,贾秀琰前后翻译了10天,每天除去上课,平均工作8个小时,吃不准的地方记录下来请教老师、朋友。

“《黑衣人3》以后,我的压力一直很大。不管怎么样,我应该看到自己的不足。既然被‘捉虫’,那就必须承认有一些翻译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到位。”

翻译《环太平洋》时,贾秀琰花费了很多精力,但依然遭批挨骂。因为几处网友认为词不达意或是过度发挥的译词,8月以来,她被无数人在微博、豆瓣、知乎等网站上“声讨”。“反贾秀琰”一时成了一种网络文化现象。

但这个现象的背后是颓势难掩的译制片行业,而贾秀琰只是一根导火索。

翻译让电影更糟糕?

8月1日,自称“伊甸园字幕组老人、大学英语教师”的“少数派memetics”发表长微博,探讨《环太平洋》字幕翻译的问题,没多久,转发过万。

帖子措辞较重,认为,“从译文可以看出译者的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严重缺乏影视剧翻译经验,没有探求研究的精神。”

而例证包括,“every two weeks”(每两周一次)被误译为“每次两周”,“populated”(人口众多)错译成“污染严重”,以及“elbow rocket”(火箭冲击拳)被译作“天马流星拳”等。

贾秀琰曾试图解释,比如,她依照原版的电影对白台本进行翻译,而上面清楚地写着polluted,而非populated。

“《环太平洋》的导演帕德罗曾多次在访谈中提及自己深受日漫影响,影片的结束字幕上也感谢了很多日本人。此外,他在机甲的外形及动作设计上都借鉴了日漫,而elbow rocket的直译是肘部火箭,发力时的动作和天马流星拳的原理相似,都是手臂蓄力,打出好几次重击。而且,天马流星拳是圣斗士星矢的绝招,星矢是日漫的代表人物,所以,我觉得这个词在导演意图和气势上很合适。”贾秀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然而,这一“创新”并不受欢迎,反而被认为“雷人”。而且,在不少网友眼中,贾秀琰还有“前科”。

比如,在《黑衣人3》中,当探员K掏出汉堡开始啃的时候,探员J对他唠叨了几句:“说实在的,我不确定这里面到底是不是块儿肉。里面好像有颗牙,我刚看到的,还有爪子、指甲什么的……”贾秀琰的翻译融合了当时的热点词汇:“我说过几遍了,别随便吃路边摊。我真怀疑他们用的是地沟油、瘦肉精……”

《马达加斯加3》中,“人气高涨的周杰伦”、“像‘小沈阳’一样组成夫妻档”、“你以为我是赵本山吗?你把这里当成星光大道?”等接地气的对白翻译都出自贾秀琰之笔。

其实,“接地气”的翻译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上映的《加菲猫2》。彼时,上海译制片厂顾奇勇的翻译让这部影片的中文配音版空前火爆,而原因在于,这只贱猫会说“中国俚语”,时不时冒出“歇菜”、“满眼尽是傻大木”等俏皮话。

此后,大众化通俗化的译法被网络字幕组演绎得淋漓尽致。但当大屏幕上不断出现美国喜剧片角色随口就是一句中国成语、俚语或是诗词典故的画面,评论逐渐转向批判,过于贴近生活的翻译被观众认为是译制片最大的硬伤,因为,“看着像国产片”。

与此同时,在如今全民学外语、盗版音像普及、字幕组遍地开花的互联网时代,带着几分官方色彩的电影字幕翻译正遭遇着空前的信任危机。

8月15日,贾秀琰是从网上看到自己因为翻译引发争议而被中影封杀的消息的,此后,中影方面还曾联系她,质询是谁放出的假消息。而她的感受只有两个字:无奈。

凤凰网星座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凤凰网娱乐微信

揭开明星的隐私往事,每天为你分享一段八卦谈资!

[责任编辑:田野] 标签:电影翻译 中国传媒 字幕组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