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贾翻译风波”续:我没有被好莱坞封杀

2013年08月23日 08:29
来源:时代周报

票房超5亿,译制费5万

在不少网络帖子中,贾秀琰是不专业的代名词,她的身上被贴上了各种“不专业”的标签:非科班出身,英语只有六级,兼职翻译等。这让很多人疑惑,难道那些恢宏巨制的好莱坞大片,字幕竟然都是临时工制造?

其实,真正讽刺的是,这个行业几乎没有正式工。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大银幕上的电影中文字幕翻译严格意义上应称为中文对白翻译,这是译制片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台本要用于指导后期配音,所以译词必须与电影中演员口型的张合契合,同时,电影字幕也以这一台本为准。

身为从业者,贾秀琰与她的同行们都另有主业。在读研前,贾秀琰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名电影宣传,她的“同事”有八一厂里英语专业毕业的秘书、一名平日用英语写作的《中国日报》记者、一位精通韩语日语的职业翻译等。

贾秀琰2008年入行。那时,八一厂译制片负责人王进喜希望物色一个英语较好的中文系毕业生参与译制工作。“我和王老师在同一个部门,经常一起开会。他知道我喜欢英语和电影,翻译过诗歌和短篇小说。”于是,王进喜就叫贾秀琰试一试。

贾秀琰对着国内的译制片作品学习了一年,2009年开始试手买断片,近两年才翻译了一些好莱坞大片,包括《黑衣人3》《马达加斯加3》等。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八一厂前后曾与二三十个翻译有过合作关系,但目前长期联系的只有五六个。

“像《环太平洋》这种全球同步上映的大片,翻译可以在第一时间拿到原版剧本,看到影像资料。这些如果发生泄露,会给制片方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译制片厂通常会选择信得过的圈内人做剧本翻译。而电影圈内,英语水平较高者凤毛麟角,有两下子的人都会被推荐过来。”长春电影译制厂一位导演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字幕译者的选择通常是在很小的圈子里兜兜转转。

而这些圈中人也都知道,翻译电影对白实在不是一份赚钱的工作。目前,无论分账片还是买断片,哪怕是票房已经超过5亿的《环太平洋》,译制费都是统一价:5万。

有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5万元交完税后剩下4万多。而生产一部译制片通常需要导演、制片人、录音师、10多个配音演员。除了这些人的报酬,还要支付制作费、录音棚的费用等,所以,留给翻译的“工钱”只有很少一部分。

目前,电影剧本对白翻译的行价是每部2500元-3000元,任务量少时1.5万字,多时达2万字以上。若按字数计价,酬劳不及普通翻译公司的水平。

“中国每年引进的进口大片有一定的限额。今年的分账片达到了25部,再加上买断片,总数可能会有80多部,但不超过100部。如果均分给4家译制片厂,那么每家至多25部。”

贾秀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北京的译制片厂有六七个固定翻译,按照配额,每人每年最多翻译六七部影片,那么,个人的年收入最多2万多元,而这在北京根本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哪怕是为了继续做这一行,我们也要另找工作,解决温饱问题。”

目前,像“八一厂”这样的译制片厂,全国仅有4家,其他3家分别是长春电影译制厂、上海电影译制厂以及去年改名的北京电影译制厂(简称北译厂)。其中,八一厂和北译厂都在北京,“一套班底,两张牌子”,而两厂都没有在编的译制片导演、配音演员以及翻译,清一色都是“外援”。

凤凰网星座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凤凰网娱乐微信

揭开明星的隐私往事,每天为你分享一段八卦谈资!

[责任编辑:田野] 标签:电影翻译 中国传媒 字幕组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