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姜文的复仇:一颗子弹嘲弄了谁

2010年12月29日 15:24
来源:凤凰网综合 作者:郝建、王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编者按】《让子弹飞》零点场票房过百万,首映日票房突破三千万,无疑是给11月以来低迷的影市打了一针兴奋剂。全行业都随之激动起来,影评人追捧有加,院线从业者喊出“5亿打底,6亿在望”的期待。在年末这个关键的阶段,大家都在期待一个能让大家兴奋起来的电影来提振士气,《让子弹飞》的到来正逢其时,所以受到大家的礼遇自然可以理解。对于亢奋的观众来说,《让子弹飞》是一部素质不错的商业电影,但是对于姜文这个值得期待的导演来说,绝不是他作品序列中最好的一部,还有不少细节可以商榷。这究竟是致敬市场的诚意之作,还是姜文为了票房而蓄意的“复仇”?在一片赞扬声中的冷静意见,也许才是电影从业者们值得关注的。

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电影(图片来源:凤凰网娱乐)

对于国民性的深刻揭露

很多人从《让子弹飞》里看出革命演义的端倪来,但整个革命的演进过程,到了最后,却是一个黄四郎倒下去,无数个黄四郎站起来。让我们再来看看姜文在《让子弹飞》里,是如何看待民众的。刚刚为其申明大义就回转过来反咬一口的凉粉贩子,再到片尾疯狂抢夺胜利果实的一干平民。前者在被活活冤死的张默眼里,是“不老实”。后者,在张牧之与黄四郎,疑似惺惺相惜的对谈中,所折射的是村民的“不体面”。连张牧之落座的靠椅也被急眼急色的村民掳去。假如说张牧之是钱也不要,女人也不要。那么鹅城居民一开始也是钱也不要,枪也不要,之所以能群威群胆,无怪乎假黄四郎被斩首示众后,民众才从观望者变成群情激愤的参予者。也就是说,浮财和获得浮财的武器,并不是这场“革命”成功的关键,重要的是这场“革命”的安全性。由此,姜文对这群既“不老实”又“不体面”的民众,已没有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情,他选择离开。所谓的英雄可以为民众谋福创利,却不愿与民众站在一起。

有什么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电影

在姜文的前作《鬼子来了》中,对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近乎铺张的描摹。而到了《让子弹飞》则干脆大笔一挥,一笔带过。其实这不仅仅是所谓的国民性的软肋,而是更宽泛的人性的弱点。姜文没有为此表示出痛彻心扉的绝望,而只是在享受他凌驾于众人之上的孤绝。反观周星驰的大部分电影,他从不避讳升斗小民见钱眼开,有色必好的特色。但他认为人性的这些缺陷均无伤大雅,且不影响小人物梦想的展翅高飞。更关键的是,周星驰是以自嘲的态度,满心欢喜地与平头百姓乐呵呵地打成一片。再看,《让子弹飞》这部从骨血里,毫不亲民的电影,不出意外的话,势必会获得广泛民众的热捧。鲁迅曾说过:“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总统”,放到《让子弹飞》这儿就是:有什么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电影。中国观众大概都渴望被征服,而并不热盼与人肩并肩地共同走在大路上。

还是《让子弹飞》里,姜文扮演的张牧之第一次对鹅城民众的训话。他一边开枪,一边让平民不用跪着,可他们还是跪了下去。当然也是在枪声的震慑中,民众才重新站了起来。这让人不得不又想起一句名言: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我们都跪着。(文/赛人)

这样看来,无论是从票房、从口碑、从自己想要嘲弄揭发的寓意种种方面来看,《让子弹飞》可谓姜文一雪前耻的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复仇”行动。从各方反应来看,姜文的这次“复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责任编辑:doulili] 标签:姜文 子弹 张牧之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我要评论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