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威尼斯华语选片人陈挚恒:西方观众早不信中国贫穷

2011年09月09日 08:08
来源:凤凰网娱乐 作者:窦黎黎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国内电影不是类型少  而是电影语言太缺乏

凤凰网娱乐:那从本届威尼斯来看,现在整个世界电影的趋势跟华语电影的关系趋势是什么?如今国内反映现实题材的越来越少,你怎么看?

陈挚恒:在电影节,咱们不去谈它的票房,不去谈它存在的形式,我们只谈内容。这届我挺欣慰的是,我能找到很优秀的年轻导演的作品,而且这些导演的作品都很精良,和国际的小制作的影片近乎一致。这个可能会影响接下来中国电影的方向,在这个中等成本下能生产一批精良的作品。因为现在中国民营企业的资金越来越多了,无论是北京电影季还是胡主席,访问意大利和法国的时候都会提到电影,可能会有更多的政策鼓励年轻导演。讲故事的类型也越来越多。

另外,中国这边的资金量越来越大,但是好的制作人员和团队数量增长的速度并不快,造成了大量想进入电影产业的资金滞留在行业外。

凤凰网娱乐:对于类型,我的观点跟你不同,我们现在国内看到的类型难道不是越来越少?另外这些影展的片子如何让更多观众看到呢?

陈挚恒:我先回答你第二个问题,我和我的公司一直在推动这些影片跟更多的观众见面,除了传统院线和电视、网络媒体的发行渠道之外,还包括学校、博物馆、展映等。也有一些独立影展策划人也会去做这些事。但是单靠团队是不行的,还是要需要国内一个机制,因为影展时间持续很短。我也在探索。

关于类型,我在法国到了第四年、第五年的时候,我觉得法国电影类型太少了,但是我一开始到那儿的时候我觉得他们的类型很多。后来我和朋友讨论起来的时候,原因在于法国现在大家生活无忧,尽管经常罢工,但是每次都是以胜利和赢得更多而工资告终。没有其他的社会问题。“有一个人被枪杀或者失踪”在电视上播放,他们对社会的不稳定性的理解就止于。他们的安全系数很高,地铁里都会有带枪的武装士兵。在这样一个国家里面,他们的类型一定会越来越少。

但是他们的电影语言很丰富,他们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探索,这一百年来他们从电影里获得文学、哲学和历史知识。而在中国,咱们的类型其实挺多,各个时代、现实的、非现实的,但是咱们在电影语言上的创新和探索是有所欠缺的。比如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的喜剧片都不一样,但是为什么中国现在拍的喜剧片都很“囧”,为什么一定要去讽刺社会阶层不同所带来的笑话,我们一定要去表现因为人的身份地位不同而表现出来很“囧”的状态,这都是电影语言的匮乏。

西方观众早就不相信中国是贫穷的国家了

凤凰网娱乐:一个是你说的教育问题,另外一个是观众可能会质疑一些类型,比如像这次的《人山人海》,我们可以想象放到国内,一定有人会说这是在向外国人卖弄贫穷和落后,你怎么看?

陈挚恒:不是卖弄,这个电影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传统的经典武侠电影,从一开始的凶杀,到千里寻凶,直到最后找到凶手。但是当他找到凶手的时候,这个凶手却在他眼前被现实杀掉了。我看到的是这点,我相信西方观众所看到的一定不是贫穷,因为现在在西方,大家已经不再相信中国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有钱。在3、4年前,大家已经把上海作为世界首都的中心概念。近年美国、法国、英国对中国经济上屡屡出现的裁制,其实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如果国内观众把贫穷作为他们的焦点的话,首先他们是爱国的,但是国家形象的构造是需要多方面的。中国无论是从50年代到70年代的政治建国,70到00年代的经济强国,接下来三十年的文化强国应该更具体化。中国的这些电影工作者在批判现实的时候,我敢说他们都很爱国,他们之所以这样去拍,是因为他们内心还存有希望,是期待变得更好。

(凤凰网娱乐威尼斯前方报道团 采写:窦黎黎)

[责任编辑:李琳] 标签:威尼斯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