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独家]《中国合伙人》:成功学包装的中国梦

2013年05月17日 07:42
来源:凤凰网娱乐 作者:木卫二

《中国合伙人》剧照

点击图片进入《合伙人》点映 陈可辛:并非对成功人士歌功颂德

陈可辛擅长拍摄现代时装片,好像是不争的事实。从发轫的《双城故事》到堪称经典佳作的《甜蜜蜜》,他总能把爱情故事包装得摩登现代又好看。就是这样一个导演,毅然北上后,却投身《投名状》(导演)、《十月围城》(监制)、《武侠》(导演)这样的大片,唯有《如果·爱》可能是个例外。

这次的《中国合伙人》,整体预算和制作周期明显缩减,陈可辛似乎也想尝试下题材类型的转变。近几年,面对内地导演的不断成功,题材类型的年轻化是个共同的趋势。这其中,造梦型的电影表现得尤为抢眼,去泰国、西雅图,要么就是编织失恋或惨绿的青春,怎么看都是一些超越现实的梦。《中国合伙人》兼而有之,它试图用成功学来激励年轻人,重新打造青春梦,与此同时敲碎美国梦,描绘中国梦。可惜根据实际表现,电影似乎没能很好地做到这点。这就像《致青春》里的做作台词:爱一个人,应该像爱祖国。几十年前的《苦恋》早做了反问回答:祖国爱你吗?

《公民凯恩》《社交网络》甚至是文学著作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好莱坞对成功的定义基本是这样:人人可以接近并实现梦想,却难以做到“真正的成功”,你征服了世界,却无法满足内心深处的自己。这好像是一个无法协调的原始矛盾,人类无法真正满足自己,同时也避开了替成功者吆喝的嫌疑。但《中国合伙人》与众多好莱坞传记片不同,它真的以“成功”做结尾,还打出了老干妈等人的照片,叫人有种观看CCTV-10专题纪录片的错觉。

电影主体是创业打拼,陈可辛却努力想抓牢跟留住青春。跨越二十多年,三个主人公依然保持着年轻人的形象,实在是保养有方。围绕新梦想,影片有表现朋友之间的理念冲突和友情危机,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困境。准确来说,这是新梦想和商业资本的困境,而非个人或人物本身的困境。一部成功的励志电影不在于告诉所有人,他们有很多钱,他们很牛逼。真牛逼的话,电影可以告诉观众,他们(成功者)也会有不堪一击的时候。

梦想应该是让人不断追逐的东西,前仆后继,《中国合伙人》却告诉观众,如果没有梦想,如果理想破碎,你可以有钱,相当于把梦给实体化了:麻袋装的人民币,源源不断的金钱利益。成东青的奋斗史就是几个画面和旁白,孟晓骏在美国的个人挫折显然被夸张放大,至于王阳,除了暧昧、似有所指的剪头发一幕,他似乎没有遭遇什么真正的挫折。为什么能成功?命中注定他们就是能成功,学英语让他们获得了成功。他们不相信美国梦,但美国梦却造福了他们。而无论在电影里还是现实中,中国的年轻人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国外,能不回来的,就不会回来。

对陈可辛来说,《中国合伙人》的比较对象可以是《投名状》。比起《投名状》的反目决裂,《中国合伙人》还算比较客气,没有青春洋溢,好在也不至于黑暗压抑。影片的比较对象还可以是《三个傻瓜》和《百万富翁》,当成东青说,中国学生比其他国家的学生拥有更好的记忆力,那仿佛也是在说,中国的学生更像机器——要么就是机器上的零件。很遗憾,对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当代年轻人的命运,电影只是匆匆一笔,浅尝辄止,止步于新梦想在纽交所上市——这难道是一部企业宣传片?

除了上述问题,除了三个人视点转换旁白混乱,其他地方,《中国合伙人》还算比较通俗流畅。虽然没能让人眼前一亮,但看得出黄晓明很努力在表演,而且有了自我娱乐的精神。至于邓超佟大为,几场冲突戏也都表现不错。不过话说回来,对陈可辛来讲,这些指导也不能算是什么优点了。毕竟,这部《中国合伙人》可不是赵薇拍的。

[责任编辑:田野] 标签:陈可辛 包装 成功学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