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觉魔法梦:难以复制的“哈利”奇迹
《哈7下》海报
第四章 慎思自身:打造中国的“哈利”任重道远
资金投入少 技术跟不上
从大环境看,中国的出版国情较为复杂,每年的出版数量较多,但是发售数量却规模很小,这取决的中国图书难有高昂的投入、和高水准的制作团队,中国的出版著作很难有像罗琳精心雕琢的《哈利-波特》那样的系列作品。此外,中国的技术远远落后于欧美地区,用技术和特技在银幕上营造一个全新且刺激的魔法世界对于中国来说,还没有那个实力。
盲目跟风 缺乏创意
创意成为中国影视出版的发展瓶颈。如果缺乏创造力,那么就不可能诞生中国的“哈利-波特”。创意的缺乏直接导致题材选择视野狭隘和盲目跟风拍摄,两种情况在当下日益趋严重,试想一部“杨家将”题材,如果多人盲目拍摄势必会造成题材的浪费,相反,如果做一个周详的规划,将其统一风格,考虑画面、人物形象和影视品质,肯定情况会好很多。《喜洋洋》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脱离传统文化故事、拒绝说教,拉近了粉丝和作品的距离,最终广受肯定。
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 票房繁荣导致浮躁
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中国的影视作品从诞生到推广,缺少一条完整如好莱坞的运作模式一般的“商业链条”。《哈利-波特》的营销方式已经说明,一个完整的推广模式对一个优秀作品的重要意义,用“完善的产业链条”来运作中国的“哈利”是中国文化品牌做强的必由之路。
对“产业链条”形成最大的威胁就是票房的繁荣导致的整体浮躁,为高票房而使工作重心偏离影片品质,最后的结果就是即便营销做得再好,影片质量太差也难以引起观众共鸣,反而降低了观众的信任度。
忽视作者和剧本 作者自我营销观念跟不上
中国改编自著作的电影对原著作者和编剧的关注仍旧不够,很多电影导演过于强调自己的风格,编剧的成分和原著作者的成分减少,甚至会有和原著作者闹翻的状况,罗琳对《哈利-波特》电影的引导就起到了把关的作用,毕竟原著作者更了解情节设置的用意和内涵。剧本很大情况上决定了一个影片的口碑,很多国产电影如《钢的琴》就是因为剧本好而广受称赞。不过,中国的作者们仍然有个弱势,那就是缺少像罗琳那样的规划性和魄力,也缺少自我营销和推广的观念。(伊梵)
相关专题: 电影《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哈利波特》:难以复制的“魔法”奇迹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娱乐推荐

48小时点击排行
-
1209903
1火车上的艺考女生[高清大图] -
1159808
2[独家]小彩旗回家过年图集曝光 同杨 -
1148802
334岁殷桃新话剧挑战“全方位”激吻[ -
1109914
4港媒:大陆国宝级影帝澳门豪赌 欠债千 -
1086081
5柴静家族曝光:曾祖父是秀才 -
928959
6孙俪怀二胎挺孕肚踩高跟鞋出席活动[高 -
894566
7话剧《茶馆》开启三地巡演 濮存昕杨立 -
890425
8林志颖千万跑车被撞毁 友人驾车酿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