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觉魔法梦:难以复制的“哈利”奇迹
邓布利多剧照
第三章 成就之源:“哈利”的不可复制是一种必然
丰厚的原著:罗琳为大家建立了一个独立于现实的魔法世界
罗琳的魔法世界是独立的,可以让观众和读者想象到这个魔法世界独立于现实的存在感。在这个魔法世界里,人物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言谈特色,还有现实无法实现的魔法。这个世界是自成体系的,有完整的家族谱系,有魔法的起源和发展,就连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也是一个有校训、详细的课程、教授、二级学院、年度比赛活动的地方,与现实中的牛津、剑桥别无二致。观众可以想象自己脱离现实而成为魔法世界的一份子,生活于其中,抛弃现实的苦恼。
但是这个世界却又脱胎于现实,人性和较量仍保留现实中的影子,观众和读者依稀能看到现实存在的丑恶一面在魔法世界里的投影。这里有来自伏地魔对长生的过分追求,有贝拉对生命的残害,有黑白魔法的派系斗争,有像莱斯特这样的贵族,也有被鄙视不能入校学习的麻瓜,这里也有等级、血统和歧视,有战争、伤痛和死亡,有嫉妒、恐惧和愤怒。可以说,罗琳谨慎的心思体现在了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甚至人物的名字也深有考究。
成长的“旅行”:故事耐人寻味,与粉丝一起成长
如上所述,魔法世界的独立和脱胎于现实的特性,决定了故事的离奇和耐人寻味的特点,也决定了小说内容适应了最广大人群阅读,因此,可以说,“哈利-波特”是一部“全家欢”读物和电影,这个最大的表现就是罗琳凭这部“儿童小说”获得了成人小说“史密斯文学奖”。细处讲,故事的离奇满足了所有年龄段观众的天马行空、好奇、避世等心理,用哥特风格的“魔法”这个最大的神奇元素抓住了欧美人群的喜好。不过,对于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来说,还有一种西方强势文化入侵、中国受众对西方文化崇仰的成分在里面。
值得单提的是“哈利-波特”故事的连续性,10年7部作品,一段持续的时光让受众陪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长大,罗琳在带给受众好看的故事的同时,也带给了受众精神上的“旅行”体验,这个时候,“哈利、罗恩、赫敏”对受众的意义就不单单是魔术师那么简单了,主人公或者已成为了现实“麻瓜”们忠实的朋友,而不仅仅是一个虚拟的人物,阅读变成了亲身体验和情感宣泄,还给予一扇窗口一满足读者自身自我价值观的输出。
完美的营销:小说伴随电影推出独特的营销策略
“和粉丝一起成长”足以看出罗琳的耐心和匠心独运,这样“小说续集伴随电影推出”的“共同成长”方式,将图书出版和电影作品有机整合,成为《哈利-波特》最称道的营销方式。可以说,《哈利-波特》对营销时机、方式、问题、效果的把握细致入微,从书稿诞生送至出版社前的严格保密,到包装、推广,再到电影的拍摄,以及衍生产品开发等等,《哈利-波特》把握住了每一个机会,吊足了受众的胃口,首发(首映)日“零点时刻”、“全球同步”成为煽起轰动效应的直接原因。
另外,“哈利-波特”的衍生产品种类繁多,领域面广,对“哈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们和图书、电影一起,化成两个有力的双翼,支撑起了这个文化品牌的辉煌和地位。“哈利-波特”的营销策略远不止这么简单,它为世界文化产业链条指明了一条道路,值得文化产业专家深思和研究。
罗琳的“领袖地位”:罗琳对“哈利-波特”的掌控和把关
在中国,编剧的地位远不如导演的地位辉煌,原著作者往往也会与导演产生摩擦、不和。去年的《山楂树之恋》就曾爆出张艺谋和原著作者不和的消息。在欧美,这种现象要少很多。《哈利》有三个关键人物,作者罗琳、出版人赖文和制片人黑曼。罗琳就像是“哈利-波特”所有项目的编剧,包括故事情节、营销、电影等等,她起到了一个掌控和把关的作用,使得整个文化链风格统一、内容规范,凝聚成了独特的灵魂。
从罗琳的挥笔操刀细节全面,送稿、出版过程要求严格保密,坚持全球同步发售、《哈7(下)》换导演,要求电影内容与原著保持一致等方面,足以看到她缜密的思考和规划。罗琳是“哈利-波特”成功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相关专题: 电影《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哈利波特》:难以复制的“魔法”奇迹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娱乐推荐

48小时点击排行
-
1209903
1火车上的艺考女生[高清大图] -
1159808
2[独家]小彩旗回家过年图集曝光 同杨 -
1148802
334岁殷桃新话剧挑战“全方位”激吻[ -
1109914
4港媒:大陆国宝级影帝澳门豪赌 欠债千 -
1086081
5柴静家族曝光:曾祖父是秀才 -
928959
6孙俪怀二胎挺孕肚踩高跟鞋出席活动[高 -
894566
7话剧《茶馆》开启三地巡演 濮存昕杨立 -
890425
8林志颖千万跑车被撞毁 友人驾车酿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