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十年一觉魔法梦:难以复制的“哈利”奇迹

2011年08月05日 18:47
来源:凤凰网娱乐 作者:伊梵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男主角罗恩

第二章 按图索骥:想成为“文化现象”的不止“哈利”一个

《爱丽丝》:内容单薄、开发潜力有限

《爱丽丝》是西方童话中的经典之作,系列小说有两本较为出名,《漫游仙境》影响力比较广。但是,“爱丽丝”的内容太过于单薄,单单文字的呈现上也就是薄薄的两小本,虽经典却不厚重。因此,涵盖的内容难以自成体系。加上,去年热映的德普版“爱丽丝”在口碑上败得一摊糊涂,或多或少的损害了爱丽丝的声誉。

《爱丽丝梦游仙境》上映时,欧美时装界为这部电影推出的服装和配饰设计将近20种,迪士尼推出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连衣裙。范思哲推出了“蛋糕”高跟鞋,其它还有诸如“爱丽丝梦游仙境”耳坠、Furla的印花手袋以及一些指甲油等商品,。可以看出,“爱丽丝”衍生产品的开发上也比较有限,开发多集中在了服装和配饰上面,利润较小且部分相对高端。

《指环王》:原著作者已逝难有后续导演与东家对簿公堂

《指环王》和《爱丽丝》面临的境地是相似的。《指环王》书籍在50年代出版,版权在很早的时间卖出,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等元素一直未能开机,随后便是作者的噩耗,对《指环王》的文化品牌构建一个直接地打击。因此,《指环王》也和“爱丽丝”一般,面对着难有后续,开发潜力有限的瓶颈。

但是,《指环王》的电影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彼得-杰克逊也因为《指环王》三部曲跻身世界一流导演的行列,三部曲在全球获取了近30亿美元的惊人票房,DVD、书籍和相关玩具和其他衍生产品也取得了更大的利润。导演彼得-杰克逊不满于分账收入和自己的老东家华纳对簿公堂,也使得衍生产品究竟应不应该算影片本身收入成为困扰好莱坞业界的问题,虽然,这些并未直接对“指环王”的口碑造成影响,但是的确使“指环王”品牌后续上遇到困难。

《纳尼亚》:失败的电影让迪士尼放弃了后续开发

纳尼亚,是英国小说家C.S.路易斯笔下的一片神奇大陆,作者用洋洋洒洒的数十万字,为广大读者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魔幻世界。纳尼亚图书系列共有7部,每一部独立成章,但合在一起也是一气呵成。“纳尼亚”和《哈利-波特》非常相似,有着自己独特的世界,有属于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因此,纳尼亚系列的开发价值历来被看好。

也如《哈利-波特》一般,纳尼亚被搬上了大银幕,制作成了同样特技满屏的电影作品,第一部也一度把笼罩在好莱坞上空的票房阴云驱走,使得同时期票房比去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但是第二部和第三部口碑和票房下滑,角色设置过多导致失去特色,难以培养角色本身的影迷粉丝,加上营销策略上的有失偏颇,“老东家”迪斯尼不得不放弃后续的电影开发,纳尼亚也一度搁浅。

《暮光之城》:受众范围小,原著影响力依旧不够大

《暮光之城》的火热程度堪比“哈利-波特”, 原著的作者梅尔也经常被拿来和罗琳比较,梅尔的风格相对罗琳的严谨仔细来说更加随意和一气呵成,其精致、微妙的笔触备受称赞。由小说改编的电影也在北美乃至全球热映,大走青春爱情风,成为欧美和亚洲青少年的偶像,狂捞票房,其衍生产品也一度在青少年群体中受到热捧。

《暮光之城》系列小说的潜力巨大,梅尔写续集的热情依旧,开发的潜力非常巨大。然而,不难看出,《暮光之城》的内容已经决定了其受众范围不可能像“哈利-波特”那般老少皆宜,“暮光”的口碑具有两极化倾向,粉丝几乎集中在16-40周岁之间,观众对电影版选择的演员要么很喜欢要么不喜欢,这些问题都成为其难以成为“哈利第二”的瓶颈所在。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