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羊城晚报》:《小时代》骂战 一场缺乏标准的讨论

2013年07月02日 15:35
来源:羊城晚报

“一人之荒野,却是另一人之主题公园。”如果说《富春山居图》存在的意义是“统一烂片标准”,那么《小时代》的出现则把人们刚刚清晰了一点的“标准”又轰了个稀巴烂。

你是“几几后”

——这关电影什么事?

在《小时代》的众多讨论中,最常出现的一个观点是:它是为“90后”定制的。但这很可能是一个伪命题。在真实生活中,一位80后的女孩去看《小时代》,结果她发现身边的一位60后女观众比她更欣赏这部电影——她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90”后。我们知道《超人:钢铁之躯》在北美的观众群:女性观众占44%,25岁以上观众占62%。但是,关于《小时代》专属于“90后”,我们却并没有类似的证据。

“我不欣赏《小时代》,但《小时代》大卖。据说《小时代》的观众都是‘90后’,因此他们都是‘脑残粉’。”这类基于某种模糊判断之上的观点,在“90后”看来不啻为一种“宣战”。这就是伪命题的危害,它最终使人们对于一部电影的探讨远远脱离了电影本身。郭敬明对此亦负有责任,他在宣传电影时屡屡为年轻观众“代言”的姿态在为电影赢得关注的同时,也为自己预设了一个舆论的陷阱。

呼唤市场标准:

我们需要准确的受众数据

“定制电影”的概念听起来很时髦,但实行起来却需要严谨的受众数据作支撑。从长远来看,《小时代》没准会是一个带动潮流的先行者——新类型、新营销、新观众,以及电影业的“大数据时代”。

郭敬明是什么人——这关电影什么事? 

有人说:“郭敬明是《小时代》最大的植入。”一部电影被带上主创的标签,这原本无可厚非,何况郭敬明身兼《小时代》的导演、编剧、原著作者的多重身份。但是,这句明显带有贬义色彩的话却在网络广泛传播,这说明起码有一批人对于郭敬明的态度是不太友善的。

当一些网友在电影网站给《小时代》打一颗星并高调表示:“郭敬明只值一颗星。”这针对的便是郭敬明本人而不是《小时代》。作为一名畅销书作家,郭敬明过去一直在“极爱”和“极恶”的两极口碑中生存,如今《小时代》的问世则让这种落差更为放大。他的身高、文风、为人均被反复“鞭笞”,而《小时代》的首周票房大好则成了“郭敬明其实只是一个商人”的罪证……反驳者则强调郭敬明的敬业和勤奋,例如最近屡屡被提到的他在飞机上接受专访的“事迹”……但很遗憾,无论哪一方的说辞都仍然跟电影无关。

呼唤影评标准:

我们需要专业而不是毒舌

我们有很多“微博大V”,但是,我们缺乏权威的影评人环境。真正的影评人应该告诉观众:这部电影好不好,以及为什么——从电影的角度。专业和客观往往比声情并茂的批判或赞美更可信。

用LV还是Prada

——这关电影什么事?

“如果《小时代》太物质,那么《杜拉拉升职记》或《非常完美》甚至所有的偶像剧呢?”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小时代》的价值观取向,跟很多同类影视作品相比并没有在哪方面显得格外“突出”。对此,《小时代》的宣传方麦特文化的陈砺志有更激烈的反问:“有一些评论说到这部电影毁掉了年轻人的价值观,以及充满明目张胆的物欲导向。我特别想问,一个电影新人的处女作,真的可以毁掉中国电影?真的可以让观众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当人们哀叹“很难想象看着《小时代》长大的这一代人会创造出怎样的未来”,他们或许真正焦虑的是这个价值观混乱的大时代而非郭敬明所拍的这一部《小时代》,而这个命题确非郭敬明一人可以承担——不管他拍的是不是一部大烂片。

[责任编辑:黄敏] 标签:小时代 郭敬明 羊城晚报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