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从流行小说到卖座电影:直面《致青春》改编争议

2013年05月08日 09:21
来源:Mtime时光网 作者:飞鸟凉 波米

改编难题——“把单一变成众生相”

从小说到电影,编剧李樯面临剧本改编的最大难题:“不是塑造几个不同的人物,而是该如何把原小说里男女主人公那种一对一的局面改编成一种众生相”。

《孔雀》《立春》、《姨妈》一路走来,李樯一直尤善于捕捉女性角色的细腻心理,通常也可以通过某个女性角色映照一个时代,“我对人物众多的众生相总是有一种偏好”。

对于一些书迷的质疑以及韩庚与辛夷坞粉丝的谩骂,李樯显得不太乐意。尤其针对书迷不满的结局和对林静扮演者韩庚戏份少的质疑,无论导演赵薇还是编剧李樯,他们的态度倒是明确地如出一辙:“所谓的改编就是要改,要不然就回去看小说好了。”

从单一的爱情故事走入时代众生相,李樯在《致青春》的电影中,除了爱情之外还涉及下岗工人、辍学问题、富二代徐开阳、阮莞那来自小城市的男友、未婚先孕等种种社会问题,他想要写出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但由于篇幅所限,这些轻描淡写太易于被影片用力过猛的爱情故事冲淡,遭到观众强烈诟病。

李樯强调二度创作的原则:“对于原著,好的东西我会保留,其他的我会用另一种方式去改造。比如郑微最后发现了爱情不仅是一个心性的东西,还有经验与理性,她最后不再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还懂得了回望。”

纵使这部电影矫情文艺腔公主病,但它多少在人们心中掀起怀想青春的涟漪

落点——“青春是用来怀念的”

在和导演赵薇接触过程中,辛夷坞渐渐发现,真实的赵薇比想象中更“猛”,更真性情。“赵薇会为自己的理想周旋在纷繁的关系之间,也会在深夜打电话给我,直抒胸臆道出自己的喜恶、苦闷和心中的追求。”

在内地市场青春校园类型电影缺失的当下,《致青春》的出现无论遭到多少诟病都毫无疑问地激起了人们心中有关青春怀想的涟漪。在编剧李樯看来,电影中“那种青春的激情,是可以打动人的”,而它也确实做到了。狗血与吐槽都无法抹杀人们多多少少在其中看到了自己亦或是身边人影子的这个事实。

辛夷坞在小说结尾这么写道:“青春对于正在经历它的人而言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当你怀揣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回过头去看,一切才有了意义。”虽然从小说到大银幕,《致青春》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在青春回忆这一点上,二者达成了共振。

[责任编辑:李毅] 标签:赵薇 李樯 改编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