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
刚刚过去的周末,第三季《奇葩说》在郭德纲的坐镇之下迎来了收官之战。不提一档网络综艺节目的点击率、总播放次数等数字问题,单说这样一档网综从收获话题到推出新鲜形式、打乱原有娱乐产品模式等品相上来说,它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成功。
作为节目的主持人和出品人,马东对节目负哪些责任、履行哪些职责已经分不清楚,反正节目从始至终都嵌入了“马东”标签。作为一档网综,《奇葩说》从一开始就表露出尺度大、话题凶猛的特性,但在我们现有的新闻、文艺作品的审查制度下,它总是可以顺利精巧地游走于规范内部边缘,不但没有越过雷池半步,还在安全地界里很好地营造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娱乐气氛。我以为,这种气质和底蕴是马东带来的。
而对于三季的《奇葩说》来说,使其成功的一条“理由”很难被发现,但也正是这一条最不应该被忘记。即,《奇葩说》站在了每一个人的角度,让每一个人都有了自由自在呼吸的气氛和空间。不可避讳,“奇葩”这两个字从一拨又一拨的选手身上你一眼即知,奇葩首先是指这群花枝乱颤、奇形怪状的人。作为这个节目的选手,不管是经验老道的纯粹辩论型选手,还是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异人,反正他们戴上“奇葩”这顶帽子都挺合适的。不要说第一季的“大奇葩”马薇薇、颜如晶、肖骁、姜思达,就算是后面的端庄职业辩手黄执中、周玄毅、胡渐彪,也都各个在“奇葩”的角度上绽放了自己的特色。
以这一季进步巨大的选手姜思达来说,他从一个人们眼中的妖娆怪人,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想法有才华的人,这并非人站在舞台上的变化带来的,而是我们观众在逐渐走入和了解之后,更加细微和耐心地洞察到了这个世界的一项真相。
这些“奇葩”在一档以奇葩命名的节目上挥洒自如地释放自己,这本身来说就是一种社会进步。他们不但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而且还相当聚集人气,成了这一拨综艺咖里的佼佼者。奇葩仅仅是搞笑吗,或者仅仅是辩论场的那些技巧展示吗,当然不是,以他们各自的生活态度和个人价值观为展现的标尺,《奇葩说》在向大众现代道德趋势和价值观迈出了一大步。《奇葩说》在论题的包容性和角度上,也给予了所谓弱势一方以正常的呼吸空间。比如在探讨“单身是贵族还是狗”、“闺蜜撕小三,约我一起我要不要去”等无非就是生活中简单的取舍这些辩题时,辩论双方在过程中都给予社会中相对弱势的群体以人性上的关怀。这就是娱乐带来的大众在社会认同上的进步。
即便在一些辩题上显得大胆和尺度大开,节目本身的正面意义乃至正能量,也还是随时都会爆发的。比如“婚前该不该啪啪啪”,这种在传统电视综艺节目上不会堂而皇之地拿出来讨论,甚至对于即便是成年人的朋友之间来说,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拿到台面上来面对面讨论的,但在《奇葩说》上不但相当正常和理直气壮地讨论了,还将一种现代人应该具有的心胸和心理呈现了出来,即,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有的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了解。
即便正面讨论“啪啪啪”也不是轻佻地开开黄腔那么简单,而是还要输出正能量的价值观,并在所谓的好玩和有趣下完成一种对观众来说提升自我和增长见识的过程,这才是《奇葩说》作为一朵奇葩之花存在于我们这个环境中的意义。
跟大多数越看越让人脑残的综艺节目不同,《奇葩说》在娱乐性显而易见的同时,它还没有前者那种“催残”的功能,反而在辨析事物、了解世界、掌握普世价值等等方面,它显然已经开创了一档综艺节目的先河。
(文/朱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立场。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