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抗战题材影片进化史——从红色经典到全民娱乐

2013年02月19日 18:31
来源:凤凰网娱乐 作者:赵大卫

《举起手来》剧照(图片来源:资料图)

《抗日奇侠》剧照(图片来源:资料图)

娱乐时代:过渡娱乐拉低观众智商“干锅手撕鸡”走红是行业悲剧

其实准确的说,娱乐时代应该是从2006年左右开始,内地电影电视剧市场开始高速膨胀,加上合拍和引进策略的进一步放宽,巨大的商业利益推动着国产电影电视向商业化极端飞跑。而随着国内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公众基本层面生存压力激增,娱乐无疑成为了社会主流群体最需要的调剂方式。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抗战题材影片逐渐彻底的摆脱了历史、政治元素,开始跟随过度的娱乐浪潮失去根基,浮躁和粗糙是娱乐时代下历史题材、爱国题材、抗战题材影片最大的悲哀。

大银幕的整体娱乐化使得抗战片这一颇具严肃性的题材沦为鸡肋,除去献礼片模式之外,2006年后抗战题材影片开始逐渐淡出大银幕,仅有的几部诸如《风声》《听风者》、《精武英雄》等影片也多是打着谍战、合拍、偶像的旗号,不基于历史的商业化运作使得爱国情怀成为了一种商业号召力。

大银幕上的无力促成了抗战题材电视剧的逆袭。在限娱、限偶像、限谍战的一系列决策后。抗战剧作为审查制度最为宽松的一种题材再次成为电视银屏领域的热门投资项目。然而,受到国内电视剧行业发展缓慢的影响,抗战题材剧显然无法重新回到大银幕时代的高度,更多的则是走入一个粗制滥造、偶像泛滥的死胡同。不考究史实,不尊重科学,题材重复等问题比比皆是。手榴弹打飞机、手撕鬼子、萝卜白菜打退敌军的雷人剧情成为了一种时尚,似乎接着观众的口水炒作要远比电视剧自身口碑更重要。如此过度娱乐化的抗战题材电视剧一方面拉低了观众群体的智商基数,另一方面则是将爱国主义情怀引入一种被烂俗的商业炒作怪圈,这种现象无论对于电视剧领域还是爱国主义教育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和悲哀。

[责任编辑:赵大卫] 标签:抗战题材 题材影片 红色经典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