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娱评:威尼斯电影节的十字路口

2011年09月01日 20:11
来源:凤凰网娱乐 作者:其实偶是导演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倚老卖老的落寞

这仅仅还是表面上的尴尬而已。让上个世纪末的威尼斯电影节沦为戛纳影节替补的原因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它过度对自己号召力的自信和对商业的忽视,这就是地球上最古老电影节倚老卖老后自我造成的落寞,可以说是深刻教训。

威尼斯电影节几乎是组委会给参赛电影不提供任何资金支持,同时政府拨款很少的一个电影节,来参加电影节的影片宣发成本太高,而威尼斯物价偏高,人工高,加上意大利人骨子里的倨傲和懒惰,工作人员不够卖力,这些因素使得片商、发行商备感压力,都怕来威尼斯一趟花钱无数最后却两手空空,这导致威尼斯电影节的商业氛围与其他电影节存在较大差距。

这就解释了前苏联和中国内地和台湾、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亲睐这块福地,因为参赛的这些影片是来自本国政府的电影基金拨款,基本无参赛成本之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营企业的逐渐发力,国营电影制片厂对电影扶植力度的慢慢下滑,那种靠着政府拨款的电影们越来越受意识形态束缚,越来越难出佳作,威尼斯电影节也随之跟着水落船低,这就形成了一个奇异的局面:同样一部电影,来威尼斯赚吆喝,去多伦多卖片。这几乎成了北美所有质量够格影片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心照不宣的一个小秘密。

对自己号召力自信过高则表现在于只是威尼斯电影节只凭名气行事,而不是靠组织严密和工作态度来做事,戛纳影节组委会不光有法国政府的拨款和法国文化部的鼎力支持,在组织上,工作人员更是半雇佣制,中低层工作人员总能常年保持一定的固定人选比例。而威尼斯电影节则一团散沙,志愿者招募过多,常年更换,没有凝聚力和商业回报。感觉不到专业化的组织架构和能力。而在奖项设立上,戛纳影节也是井然有序,不像威尼斯电影节在1990年代一片混乱,种种名目的奖项把参赛电影人弄得头昏眼花和沮丧不堪,完全感觉不到获奖的成就感和自豪,单元设置过多,本来用意是提携新人,但没有竞争也就没有动力,花落四地只能失去焦点所在,种种弊病说明了当时威尼斯电影节的妄自尊大和不思进取。

[责任编辑:赵大卫] 标签:威尼斯 金狮 罗生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