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威尼斯专访纪录片名导王兵:中国人生活粗糙事不关己

2013年09月07日 08:23
作者:秦婉

谈传递信息:他们很美,不是边缘人,应该先了解他们

王兵认为,拍摄这些精神病人包括吃喝拉撒在内的一切生活细节,原因在于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事物,有媒体认为他将比较丑和脏的一面呈现给观众看,王兵显得有些激动,“我认为这很美,没觉得丑,你要是觉得那些人丑的话,那我们不是变成纳粹了?干脆把他们杀了算了,我觉得我们不能蔑视任何人。”

有人将精神病人视为“边缘人”,王兵反对,“首先要尊重所有的人,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的生活,没有好与坏。如果你哪天病了,不要以为在那个人群里面你就比他们强,我告诉你,一模一样。他们不是边缘人,就是生病的人,需要人照顾,需要变成我们生活的负担而已。

他觉得需要通过了解来关注精神病人,“中国社会在转型期,过去这种病例相对要少,现在这种人群的数量不断地扩大,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方。我觉得大家起码得先了解这些人。至于对他们的关怀,是无可厚非,无需讨论的。”

对于影片传达出的绝望感,王兵表示,“我觉得他们已经适应了这个地方和这种生活,好像也没什么幻想,觉得他的生活好像就在这个地方。”

谈时长:观众更喜欢外向型故事,是粗糙的生活带来的结果

由于《疯爱》的时长将近4小时,超越了一些人的观影时长预期,并且,片中有不少生活细节的重复,令人疑惑为何不做删减。但王兵却有别的看法,“我觉得其他的东西才是这个影片最好的部分,恰恰你看到的只是一个故事很强的东西,但你想一下,真正在里面人的生活故事是哪些?如果都是故事性很强的情节,那真正的精神病人,在里面生活时的感觉,等于就没有讲过。你去掉这些,电影的价值就没有了。”

他提到片中的几个细节,“比如有个人在不停地打蚊子,那个形态那么美,人的状态是那样的,他为了和他的男伙伴睡在一起,必须把另一个人赶走,就通过打蚊子的方法,把别人赶走,这是真正能让人了解他们的情节。”

“还有一个人在抽烟,抽完烟,他去撒尿,然后躺在被子里面睡觉,他的那种形状、形态,他那种抽到烟屁股的陶醉,这种东西才是最能感动人的,真正能认识他们,你说这些东西都删的话,那我们为什么要拍这个电影?”

王兵认为,很多观众喜欢看“外向型”的故事,而他真正需要的是内部的故事,所以在他看来,该片并没有任何重复的情节,“你从前往后看,每个人物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他的反映和对人的态度,没有一个是雷同的,只有在这个当中,你才能真正有感受。人对外化的故事很容易接受,对内化的东西需要一定的专注和对事物的感受力,但在中国,我们很多人天天疲惫于生活,从来不去思考我们是怎么回事,也不思考他人关注的,人除了自己的工作以及和自己利益相关的东西以外,不关注任何事情,所以不会看到这些东西。

说到这里,他对中国人的阅读量减少深感忧虑。“在国外,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在飞机场、公共汽车上拿一本书看,他们有阅读,有自己的时间,有一定的情绪去欣赏,吸收别人的经验。我们没有,我们全都是用手机看看,知道哪儿发生什么怪事,就很感兴趣地八卦,但真正能让你思考的东西,从来没有人去看。我们对有强烈刺激的故事很敏感,除此之外就没有感觉,没有嗅觉,这实际上粗糙的生活带来的结果,这不是一个特别有生活质量的成长。

他坦言,自己不是要维护一个电影的长短,“电影的长短实际上根本不重要。”

而对于那些提前退场的人,他表示,“退场是他的事情,跟我没关系,我没求着你看,你去了解一个电影,了解一个人是你自己的意愿,你不愿意看可以离开。我们不是吸引你来消费,而是想让你了解一个人,了解这个世界,了解在你经验之外的人的存在,这个时候如果你不感兴趣,没有人有必要让你感兴趣,所以你的退场不起到任何作用。

谈个人:拍商业片负不起责任,网络上太多垃圾信息

一直在拍独立电影的王兵,仿佛生活在中国电影圈之外,与商业市场更是扯不上关系,“我自己都没有信心去拍那样的电影,我也不知道该拍什么,我拍的就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许不是一个公共性的电影,对我来说,如果去拍一个商业制作,我可能负不起这个责任。”

不过对于他而言,尽管这部纪录片的成本不低,但从不需要自己去找投资,“都是有人找我们,我们才拍。”

他平时除了拍自己喜欢的电影,并不做其他的事,有时候也上网,但基本上以邮件为主,对于新的网络工具则很少去用,“我觉得有时候看的都是重复的,垃圾的信息,而不是有效的信息,或者让自己心灵有所净化的信息。这样的信息接触再多,我觉得没有意义。”

凤凰网星座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凤凰网娱乐微信

揭开明星的隐私往事,每天为你分享一段八卦谈资!

[责任编辑:李毅] 标签:王兵 精神病人 纪录片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