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合伙人》编剧:我没见过“新东方”任何人

2013年05月29日 08:01
来源:华商报 作者:唐爱明


5月13日,左起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在清华大学为《中国合伙人》造势CFP供图

点击图片进入:俞敏洪与《合伙人》撇清关系:不拿演讲当性生活

本报专访《中国合伙人》编剧,揭秘创作初衷

周智勇:我没见过“新东方”任何人

《中国合伙人》上映十余天,持续热映且好评不断,电影引起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新梦想”到底是不是“新东方”?成东青到底是不是俞敏洪?孟晓骏到底是不是徐小平?王阳到底是不是王强?“中国梦”、“中国式成功”……面对影迷的疯狂解读,本报记者昨日专访该片编剧周智勇。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他,也是《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编剧,目前正准备作为导演,拍摄新片《了不起的周先生》。而周智勇本身也是一个具有励志色彩的人物,曾经是钓鱼台国宾馆的服务生,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从服务业进入影视业。

写理想中的电影人物:

片中也有“史玉柱”的影子

华商报:很多观众在问,这个到底是不是新东方的故事?三个朋友、英语学校,又是创始人之一徐小平的初稿。你觉得电影跟新东方有什么关系?

周智勇:如果我是观众,我也自然会跟新东方联系在一起,毕竟具有接近性。但我是编剧,没有做这些联想。我喝着牛奶,为什么见奶牛?我是去写的一个理想中的电影人物。我也喜欢看《财经》,爱写上世纪60年代这一代人,我喜欢史玉柱。这一代闪光的东西,都分别放在成东青、孟晓骏、王阳这三个人身上。我没见过新东方任何人,包括徐小平。我也不是新东方的学生,英文不好。因为,我觉得见了会妨碍我的联想,我不需要熟悉。

华商报:那为什么会有很多相似性,包括成东青得肺结核的细节,也跟俞敏洪的经历不谋而合?

周智勇:我写的是我理解的那些人,比如我就在酒店当过服务生。至于说肺结核,我们的创作以人物当素材,这个是大量参考众多创业者真正生活经历的。写戏前,跟很多人聊,跟史玉柱聊,跟冯仑聊,聊光荣与梦想。如果拿电影中的人物来参照的话,还是会有很多区别,他不是完全一样的人。

华商报:这部片子对“新东方”是一个宣传和广告。

周智勇:这个没办法,大家把风马牛放在一起。你说是它的广告,只是无心插柳,但对我们电影没有坏处。那个时期起来的中国大多数企业,起步都是从最黏稠的情感开始的,合伙人可以是亲戚、是朋友,这都很容易引起联想。

所理解的“中国式成功”:

喜欢成东青,但希望成为王阳

华商报:真实的励志故事、不矫情还偶尔幽默的台词、明星互飙演技、怀旧的场景,还有从草根到成功人士的梦。观众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影子,也是很多人眼中的“中国式成功”、“中国梦”。

周智勇:观众的各种解读很正常,一部电影成功,就会有很多被迫的解读。其实做剧本时,没怎么关心观众会怎么看,我不知道中国梦什么样子。

华商报:很多80后观众称看得热血澎湃,有创业欲望,你觉得这个可以是创业指南吗?

周智勇:我在二十来岁时是天马行空的,我不太脚踏实地。应该说,青春是个奢侈的东西,很短,保鲜期也很短。现在比我们更老的人回到了年轻时代,这是一种报复性地回到青春,因为年轻时光顾着拼。年轻人需要安全感,这要由财富来建立,大家都在想工资能否涨一点,因为房租又涨了。所以大家都在从电影中寻找力量,这个可以理解,但这部电影创作初期,没有想到励志。我喜欢成东青这个人物,一个有财富的人,他也很擅长示弱,其实是有力量的。

华商报:你的励志故事也很吸引人,这里面有你的影子吗?作为一个编剧,为何又要开始做导演呢?那是你的“中国式成功”么?

周智勇:我们都在想过去、现在、将来。以我为例,过去我是成东青,很示弱,但内心却很坚决,二十多岁的时候,大家大都自卑却不敢承认,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自卑是个美好的东西,我们可以公然告诉大家,我很软弱,但是我有力量。现在我是孟晓骏,整个人很紧张,也在不时地控制自己。未来就像是王阳那样的人,已经不关心成功或者失败,关心的是哥们有时间可以一起喝酒,过年回家陪父母吃个年夜饭,回到我们曾经最基础的东西。但在王阳之前,我们缺乏安全感,必须要经过两个阶段,才能到王阳这个阶段。

无论是服务生、编剧还是导演,对我来说,一直没有改变,因为都投入真情实感。过去我弄《疯狂的石头》是喜剧,《中国合伙人》是人物传记,下一次我自己导演《了不起的周先生》,有爱情也有励志。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唐爱明采写

[责任编辑:田野] 标签:新东方 1980年 俞敏洪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