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期

[娱论导向]李易峰粉丝手撕经纪人,喧宾夺主源于娇惯


来源:凤凰娱乐

人参与 评论

李易峰(资料图)

最近关于明星与粉丝关系的话题接踵而来,好像娱乐圈就只有明星和明星的服务对象粉丝而无需作品了似的。前几天李易峰粉丝团队正式向李易峰经纪人开炮,抛出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战斗檄文”,呼吁李易峰所属经纪公司开除其经纪人杨迦茵及团队,这桩新闻成了我们洞察明星与粉丝关系以及窥视粉丝心理的一个窗口。

我们不去纠缠粉丝与明星团队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也不去为这种争吵做是非判断,就从明星偶像与粉丝之间的关系出发,去捉摸一下我们当下所面对的“囧境”。

李易峰粉丝逼宫经纪人

粉丝为什么会产生让明星更换团队的这种心理?从消费者是否满意以及售后服务的角度可以理解。粉丝耗费了精力和财力,关注和倾注在一位明星身上,当他发现这位明星身上的某一件西服不合体,甚至仅仅是颜色与他那天的脸色不搭,也会产生一股被冒犯的情绪。这就如同你买了一个传说中近乎于神器的日本电饭锅,然后使用之后也觉得非常了得,不但做出来的米饭喷喷香,还仿佛散发出了超越米饭本身的营养。但有一天你发现电饭锅竟然自动跳闸,半生不熟的米饭让你食欲大减同时也产生不满。以至于你产生了找商家要个说法的心情乃至行动。

粉丝不满的另一种可类比的心理是,显然是把自己当成了自己人,是跟明星的一家人,而除此之外的都是外人,我们一家人来解决一下这个家庭如何更快乐和满足,解决掉一个外人是理所应当的选择之一了。

我们的“追星文化”苦苦支撑着华语娱乐圈的发展,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电影、电视剧、音乐从作品的角度来说长期徘徊在低端水平。尤其电影,多年以来我们的电影市场已经位居全球第二大票仓,但质量和业务水平却一直被诟病,这当然跟产品的生产者看到了一个明晃晃的事实有关。即,高质量的电影不见得卖钱,反而是那些迎合粉丝需要、一味贩卖明星噱头的电影,总是可以得到不错的票房回报。“市场先生”决定一切,你当然不能只怪商人唯利是图,如果一个商人总是背离当前的商业利益,那他首先就不是个合格的商人。

满足粉丝的需求成了明星偶像的最为重要的一件事。从大众文化角度来讲,古今中外的明星比的当然就是谁更招人喜欢,满足和迎合粉丝这当然没错,但问题是我们当下的大众文化中有且只有“粉丝&偶像”这一个强劲驱动力,反映到作品和整体环境上,不但显得脆弱残败,也无法为未来提供有效的后续力量。

粉丝是明星偶像的衣食父母,过于依赖粉丝经济的结果大概不会是我们大多数人想看到的。比如作品匮乏,创造力低下,文艺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等等,这样一个环境和现状也无法在未来为粉丝提供更佳的偶像消费品。

至于说粉丝以至于产生了“喧宾夺主”的念头,想让明星偶像去更换经纪人,以及为之衣着打扮、接戏工作、生活中与谁交往等等产生干涉甚至指挥的想法,这当然是粉丝自己过于依赖明星偶像导致的。“依赖”一定是一把双刃剑,今天他在干涉你的同时愿意笑盈盈地掏钱买单了你的电影票,明天他也可以恶气冲冲地诋毁你那些让他不够满意的一切行为。

在李易峰粉丝与其经纪团队撕逼的事件中,媒体也发现连李易峰本人也不想得罪粉丝团体,不但深夜回复粉丝微博,其态度也谦卑且和蔼可亲。以往的粉丝撕逼明星经纪团队的案例也时有发生,仅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就多次发生过——“2015年11月,被粉丝们厌弃的吴亦凡宣传冯丽华在压力下宣布‘离开’”,“2016年1月14日,井柏然和鹿晗同上《GQ》封面,而随后井柏然的经纪人张阿信同时被两派粉丝猛烈攻击”,“上一起事件中鹿晗的经纪人杨思维也遭到鹿晗粉丝猛烈吐槽甚至诅咒,导致她只能公开道歉并关闭微博评论”,等等诸如此类,其结局也无不以明星团队“溃败”而粉丝“胜利”收场。

粉丝经济无疑是当下正在澎湃发展的一大产业,这个经济指标不但不能扼杀还要小心呵护培养其继续壮大。但粉丝群体却非已经完善健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倾注了太多的心血自然会产生“包养”和“当家做主”的念头;而针对这种粉丝需求我们的产业人员一味地顺水推舟和娇惯,也就难免导致出一桩桩闹剧。

(作者/朱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立场。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栏目介绍

从娱乐圈大小事,剖析个中价值观
——凤凰娱乐《娱论导向》
投稿邮箱:yuletougao@ifeng.com

制作团队

责编:二公子

监制:刘帆 李厦

出品:凤凰网娱乐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