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昆汀的中国故事:杀死比尔 中国制造

2013年04月12日 19:04
来源:时光网 作者:朱尔典

Vol.1 北京圣丹斯

中美电影青年们的合影[本照片由程然(第二排右二)惠赐使用]  

1995年10月,“为了庆祝电影诞生百年”,美国独立电影的年度盛事圣丹斯影展,来到北京展映交流。 

  现在回看,当年美方选送的八部电影,几乎都是美国独立电影史上的经典,例如科恩兄弟《巴顿-芬克》理查德-林克莱特《都市浪人》王颖《喜福会》,但最受瞩目的,无疑是昆汀-塔伦蒂诺和他的《低俗小说》(时译为“昆丁-塔伦提诺”及“《黑色通缉令》”)。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当时就在21世纪剧院第一次领教了《低俗小说》。他记得,现场交流环节,昆汀出场,侃侃而谈,“满口脏话”。有观众提 问,《低俗小说》的叙事结构是不是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作者按:其实该观众的联想非常精彩而贴切),昆汀茫然不知所对,但他表示自己很喜欢金庸云云 (显然是指其作品的改编电影)。 

  更有趣的事情发生在剧场之外。 

  影展期间,一个周四,四个北京电影学院的大二学生,刚刚从21世纪剧院看了电影出来。迎面正好碰到了一个相貌奇怪的年轻老外,导演系的李虹(现在是已经拍过三部电影的导演了),认出了这张脸,迟疑地嘀咕了一句“昆汀”,错身而过的对方显然听见了,而他的表情说明,她没认错。于是,四个人回头跑去搭话。 

  李虹回忆,因为当初资讯不发达,他们并不清楚昆汀和他的《低俗小说》来北京了,在21世纪剧场看的是另外一部片。同在现场的文学系的程然(现在是作家及编剧)更爽快承认,自己当时既没有听说、更没有看过昆汀其人其作。而“李虹英语好,知道得多”,所以才上去打招呼。 

  程然记得,昆汀本人非常吃惊,他无法想象,为什么在北京的街头,居然会有人认识自己(当时他在美国也只是刚成名)。学生们解释了自己的身份,是“学电影的”,而在彼此寒暄之后,他们约定,下周一昆汀去北电参观时再见面。 

  周一,昆汀果然赴约。导演系的学生们找了辆自行车,领他满北京城地走街串巷。第二天,大家伙带着他,打了一辆黄“面的”(90年代风行于北京的供出租的黄色面包车),来到南城一个同学“租的平房”,喝酒吃饭,胡吹乱侃。 

  程然回忆,十几个穷学生没招待他什么好东西,但大伙的兴致都极高,爱酒的昆汀,喝了不少二锅头。一屋子年轻的电影人,七嘴八舌聊了一通宵。具体 聊了些什么,时隔多年,李虹已经记不清了,但她说,自己始终记得的一句是,昆汀忠告这些想做电影的大孩子们:“Story is King”(故事为王)。 

  一周多的行程,昆汀一点没浪费。他还去《秦颂》的片场探班,跟好哥们姜文见了面。昆汀玩得得意,甚至让同行的伙伴都有了非议。在那本讲述八九十年代美国独立电影兴起的纪实类大部头《低俗电影》里,记录了女导演阿利森-安德斯的回忆,她说当时“昆汀认为他在中国也应该受到明星待遇,故意让自己跟我们别的几个人保持距离”,而且在最后一晚,圣丹斯代表团去人民大会堂参加晚宴,只有昆汀忙着钻营,跟几个“更大腕”的人和中国官员坐上了席,而其他导演只能尴尬站在一旁,最后才坐到了其他桌。 

  总之,昆汀的第一次北京行,匆忙又充实。用时任北电导演系主任的郑洞天教授在《当代电影》2002年昆汀电影专号上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恐怕没有哪个第一次来中国的老外如此入乡随俗……突然明白,他拍的电影何以那样各色。”

[责任编辑:田野] 标签:杀死比尔 导演 北京电影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