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昆汀的中国故事:杀死比尔 中国制造

2013年04月12日 19:04
来源:时光网 作者:朱尔典

法国纪录片《塔伦蒂诺:香港门徒》海报


1995年10月12日,《北京青年报》文化版对北京圣丹斯影展及《低俗小说》(《黑色通缉令》)等展映影片的介绍

 Vol.3 中国接收昆汀 昆汀接收中国
郝建教授是国内第一个翻译《低俗小说》剧本的人,也多次在大学课堂和专业期刊上,分析昆汀其人其作。他回忆,当初《低俗小说》刚刚以录 像带在中国流传的时候,很快迷倒了一批青年学者和电影学院的学生。据说95年之后,一度在北电的学生作业里,出现了不少的分段结构和时空交错(当然,这不 完全是昆汀的功劳,基耶斯洛夫斯基、《暴雨将至》等也贡献良多)。 

  随着中国影迷文化的兴起(拜音像盗版业所赐),《低俗小说》的传播范围更大,成了影迷、文青、小资们的“必读”,甚至是身份认同的一项标志。这 种情形,郝建曾在2002年撰文点评:“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的作品在西方也是被知识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欣赏。在今天的中国,对《低俗小说》的领悟也有这 种意味:它恰恰成了白领趣味、文化精英的身份证和某种文化殿堂的贵宾卡。但在主导文化的趣味领域和思想认识中,昆廷又的确是一种腐败、颓废的象征;大逆不 道和不严肃的代表,甚至可以将其作品看作是诲淫诲盗的教科书。” 

  其实与之类似的,是同期周星驰在 青年文化中的盛行。对大多数中国影迷(基本又都是年轻人)来说,周星驰和昆汀的意义近似,都因骨子里的叛逆和颠覆而大受推崇。而且不言而喻,在中国,昆汀 和周星驰所体现的藐视权威和秩序的叛逆性威力,更加强化和绝对化。在海外,昆汀更多是个风格另类、迷影气息极重的电影人,而在中国,他则像是精神导师和摇 滚明星的结合体——我们不知道他那些集大量主流非主流电影及音乐于一体的影片究竟“典出何处”,但却能清晰感受到他的放肆和玩笑,“够酷够屌”。所以,中 国影迷特别为他加封了头衔:“痞子导演”,真是实至名归。 

[责任编辑:田野] 标签:杀死比尔 导演 北京电影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