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影响:国产电影真的进步了吗》
活动简介
国产动画电影
相关机构
凤凰娱乐

>>>主办

凤凰娱乐

立足全球华人娱乐视角。

凤凰新闻客户端

>>>联合主办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新闻客户端,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

视频报道
正在加载中...
  • 大影响之国产动画真的进步了吗?
  • 动画电影内容为王:如何打造“全龄化”

全场视频:凤凰大影响之国产动画真的进步了吗?

大影响:国产动画真的进步了吗?

高清图集

上一张
下一张

动画精英齐聚凤凰大影响 畅谈国产动画现状及未来[高清大图]

2015-04-01 17:56 0人参与 0条评论

北京时间4月1日下午,由凤凰网娱乐主办的高端产业论坛、娱乐智库第一品牌“凤凰大影响之国产动画真的进步了吗”在北京万国城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举办。电影《兔侠之青黎传说》导演马元与董大可先生、电影《一万年以后》导演易立先生、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动漫产业研究员兼中国动画学会研究部副主任宋磊先生将做客凤凰大影响,共同探讨中国动画电影目前发展的现状、困境以及未来的前景与竞争。

25
01

现场实录

2015年4月1日,凤凰大影响之《国产动画真的进步了吗?》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三号厅举行,电影《兔侠之青黎传说》导演:马可、董大元,电影《一万年以后》导演易立,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动漫产业研究员、中国动画学会研究部副主任宋磊到场,与影迷现场互动,分享创作故事。

时间:2015年4月1日下午

地点: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三号厅

出席嘉宾:电影《兔侠之青黎传说》导演:马可、董大元,电影《一万年以后》导演:易立,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动漫产业研究员、中国动画学会研究部副主任:宋磊

主题:《凤凰大影响》之国产动画真的进步了吗?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主持人:欢迎大家来到娱乐智库第一交流平台凤凰大影响的活动现场,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蒋小涵。凤凰大影响是由凤凰娱乐举办的高端产业论坛,我们邀请的是国内的那些资深产业专业人士,他们将对行业的热点现象和话题进行讨论,实现思想观点的上的碰撞。

今天聊的话题是“国产动画真的进步了吗?”在座的各位朋友要么是从事动画行业的专业人士,要么是对动画电影有着非常浓厚兴趣的资深影迷。一提到动画电影,大家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出还是一些大的动画公司,例如迪士尼、皮克斯、梦工厂都给我们营造过瑰丽的神奇动画世界。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我们的国产动画电影这几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2015年起,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面有很多部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登上了大银幕。很多作品不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技术方面,都有让人刮目相看的感觉。比如说像《熊出没》,了解的人都知道《熊出没》的成绩相当了得,将近三亿的票房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记录。还有一部作品就是最近刚刚上映的《一万年以后》,这个作品很特别,它直接打出了“18以下禁止观看的动画电影”这样的一个标语。

这些动画作品的出现,就真的能够证明我们的动画电影进步了吗?我们是不是真的有机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和那些大公司的动画电影作品来竞争?那么今天呢,我们就请到了我刚刚提到的几部作品的导演,以及相关问题的专家来围绕着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我们用掌声有请电影《兔侠之青黎传说》的导演马元、董大可,电影《一万年以后》的导演易立,同时有请国家新闻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动漫专业研究员宋磊,有请几位专家上台,掌声欢迎。请坐。

我们再一次用热烈掌声欢迎几位嘉宾。

先聊轻松一点的话题。请几位说一说,你们如何进入到这个行业当中的。

易立,因为咱们的片子正在上映,包括刚才宋老师所说你以前是不是从事视觉艺术家?最早以前怎么从事绘画这个行业,我个人觉得,我估摸着从事动画行业应该理解为80%,就是从这个美术专业转到这个动画这个领域的。

主持人:好,这是易导怎么进入这个行业。

董大可:我本身99年考进电影学院学的就是动画专业,是电影学院第一届的电脑动画班,那个时候还叫美术系呢。所以我从2003年毕业到现在一直在从事动画制作的工作。

马元:我比较偶然,我是被他(董大可)带到这个行业里面来的。我跟他是同学,都是99年考入电影学院,他学的是动画专业我学的是表演专业。对于动画技术而言,我其实是一个外行。但是我对表演、对人物的把控,还是比较有话语权的,所以我们俩在创作上,是这么分配工作的。

主持人:明白,您有没有给他当过动作捕捉演员?

马元:有当过配音演员。

主持人:宋老师您是怎么确定的研究方向?

宋磊:我跟在座导演不一样,我主要从事动漫产业研究。我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看了很多的动画片,而且当时是以日本的动画片为主。后来就觉得中国自己的动画片为什么就做不过人家,为什么就不好看,所以就立志要研究这个领域。因为本科学的是工科,研究生的时候才转到了新闻传播这个领域。我就从传媒这个行业去研究动漫产业,到现在差不多研究了十年时间了,确实也见证了许多。国产动画比刚刚进入21世纪的时候要好很多。

主持人:最开始的动力就是想知道咱们为什么做不过别人。

宋磊:因为自己不会画,也不太有导演的天赋,只能是做研究。

主持人:给导演支招。

宋磊:旁敲侧击的搞一搞研究。

主持人:太谦虚了。台上几位导演的作品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不管是票房还是口碑,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点赞的。想请导演回顾一下自己最新的作品所取得票房成绩以及观众的评价。请《兔侠》的两位导演先说。

马元:因为《兔侠》是在特殊的春节档上映,所以我们的票房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可能因为节日的缘故,更多的观众会选择喜剧片,所以春节期间的票房成绩并不理想。反而在春节后,我们的票房成绩回暖,整个呈上升趋势。后来我们也反思了整个过程,可能一开始信心满满,认为这是一部能够受到大家喜欢的电影。但是上映初期结果并不好,所以以后我们可能还是要调整整体的设计思路,在投放模式也要再做一些调整。

主持人:董导觉得呢?刚才说票房不是那么理想。但口碑特别好。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的观众,凡是看过《兔侠2》都对它的评价特别高。而且大家都看得出来这部作品真的是诚意之作,里面凝聚了创作者很多的心血,技术上也是很超前的。

董大可:《兔侠》从2011年问世到现在第二部诞生,整个团队不单把它作为一个动画片,而是把它作为一个电影来做,我们要对得起这一块大银幕。我们通过各种手段来弥补跟欧美诸强的差距。我们的团队自己研发软件,包括渲染的软件,都是我们自己写的程序,

主持人:易立导演您这个《一万年以后》刚刚上映一周,我听说首周末前三天票房过千万,这个成绩超过您的预期还是不如您的预期?

易立:这个成绩超出了我的预期。如果说是2月份是国产片保护月,都是在放咱们国产的电影,3月份的时候好莱坞的电影就全部都出现了,包括奥斯卡最佳动画的《超能陆战队》、科幻大片《木星上行》、迪士尼的《灰姑娘》和动作大片《飓风营救3》,咱们《一万年以后》是1对4。在好莱坞大片统治的3月里,我们去跟它们抗衡,在前四天,拿到了2000多万的票房。说实话,对一部国产动画电影而言,尤其是这个无论是在电影还是动画中都算比较另类的片子,既没有IP基础,也没有群众影响力,突然一下子出现了,个人觉得它在顶着多部好莱坞电影的强压下能取得如此票房也的确是在我预期之外的。同时我也觉得,就是我们构建了一个创新的东西,让观众既能一下子接受又能够理解。就包括我们自己主动打出了18禁的口号一事,其实我也估计到可能大家都会聊到这个事。很多人都反映,本来是带着孩子去看电影的,但是去了电影院就是不让看,那要怎么跟孩子说呢?最后就只能告诉孩子自己也不能看了。即便这样可能会损失一部分观众,但我还是认为作为一个片方我们有这个责任。这就比方说,我们在一条全开粤菜馆的街上开了一家川菜馆,我们就有责任提醒肠胃不好的顾客不要吃这样的菜。在好莱坞月,四天两千多万的票房以及主动对我们进行评价的一些观众在我们看来,就是对创新的一种肯定。

主持人:“18禁”也是一把双刃剑。宋磊老师您总体评价一下。

宋磊:今年的贺岁档,应该有十部左右的动画片上映。如果从12月底开始算,整个动画的票房是6亿多,比2014年贺岁档的10.3亿元有大幅度的降低。主要降低在哪儿呢?去年2月份有冰雪奇缘在寒假档出现,2015年的档期没有。这就呈现出来国产动画拼品牌的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谁的品牌硬,谁就有市场竞争力,谁就能够在这个档期里面胜出。大家知道贺岁档和暑假档都是动画电影的传统档期。它们有不一样的地方,贺岁是群体性的观影行为,比如说大家都要看冯小刚的电影是一个集体性的行为;但是暑假档是一个分流性的行为,就是我们可以有很多的菜可以选择,我可以看这个,也可以看那个。所以贺岁档里面像《熊出没》这样的品牌是非常硬的,它就起来了。当然易导的《一万年以后》没有选择在这个档期里面上映我觉得也是比较明智的。像《兔侠》是赶到了贺岁档的尾巴,那个时候可以说不是一个很好的档期。因为春节的时候一下子上映了很多部非常有市场影响力的国产真人电影,留给动画电影的空间已经不大了,所以他们为什么后来反而出现了上浮的情况。

主持人:春节档有很多票房被综艺电影拿走了。

宋磊:对。总的来说动画电影在贺岁档里面占15%的盘子,就是看多少片子来分。

主持人:其实大家看动画电影的时候可能会对幕后的制作团队相当好奇。今天正好我们的主创都在这儿,那么就来介绍一下整个团队的配置。

董大可:我先说。《兔侠》团队主要在我的设计公司里面,现在的规模是200个人。《兔侠2》的时候前期有15个人,动画这块是60人左右,然后灯光渲染合成也是60人,剩下的5、60人,都是特效、毛发,包括后期合成的团队。还有十多位,包括了IT技术、渲融场等等,大概是这样的配比。

主持人:用了多长时间?

董大可:把剧本的时间砍掉应该是两年,24个月。

主持人:制作动画的整个过程非常不容易。易导,您的团队怎么样,给我们介绍一下。

易立:我跟宋老师在之前也说到团队创作的过程。90年代中期的时候,全国做美术的都到深圳去做这个加工动画。因为那个时候,深圳正处于是动画的黄金时代,一个人每月赚4、5万港币非常容易。吸引了一批中国老一代的动画师。所以宫崎峻说过再也不去上海美术制片厂,我们丢失了自己最出彩的东西。我自己也历了那个年代,那个时候年轻、赚钱,绘画也是一个行业。但是随着三维动作的出现,这一全新的数字技术受到了一批拿钱画画的人的抗拒。我甚至考虑到转行,因为当时听说,要敲很多的代码才能用PS画出来一条线来,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是灾难。当时很多二维动画的人纷纷转行,很多人就这样浪费了。后来反思,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我们为了90年代那短暂的经济效益失去了我们的脑袋,因为当时国外加工一直说我们赚的钱非常多,但是他们仅仅是一个把我们当山寨工厂一样,在用我们的双手。所有的故事、设计、镜头什么的,都是从美国、法国或其他别的国家来的,然后利用中国一堆我们认为4、5万块已经算高价的劳动力来进行加工,但相对他们而言却非常便宜。我们用自己的黄金年代,用手赚了钱,,但是我们已经没有原创设计的能力了,我们已经把脑袋丢掉了。虽然手没有变粗壮,但实际上我们却变得越来越像民工。加之当时三维动画又迅速兴起,两代更替的时候,要不然就继续选择做下去,重新学数学、计算机,要不然就转行。我个人觉得这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个断代。而这些学动画的新兴一代人,或多或少没有这种传统二维动画的经验和基础。我们现在看皮克斯等的作品,不仅仅是动画电影,也包括《雷神》等,他们都是请了一批以前最早做二维动画的这些人给他们做分镜头工作设计,但是在中国,我觉得非常遗憾的是没有这样一批人。

所以可以说,我们完全是重起炉灶,我们重新再去学习西方给我们传过来最新的东西,还包括一些互联网时代变老了的技术等等。也就是说,我们用了七年的时间重新适应《玩具总动员》,这部由乔布斯收购了的皮克斯生产的第一部动画。乔布斯说,当时在收购皮克斯后跟迪士尼谈合作时,他提出要用电脑来做动画。迪士尼一堆二维动画的元老都认为一个电脑做出来非常生硬的东西没有观众会喜欢,而且那个时候技术也没有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他们认为不可能。但是大家也知道乔布斯的性格,他就说,我就要去做。他谈到,当时的皮克斯是一个非常小的团队,但是依着乔布斯坚韧的精神,还是跟迪士尼谈成了合作。但后来合作完了以后乔布斯才大呼上当,因为当时迪士尼提出给1500万的美金做一个电影够多了,最后他争取到1700万美金,如何用这笔钱做出了全世界第一部数字动画——《玩具总动员》。事后他才知道迪士尼做二维传统动画最低三千万美金。我们也看到了这个队伍的建构,我们面临的所有一切都改变了,我们自己怎么说也要改变。而且我觉得不仅仅是工具的改变,包括创作方式改变和思想也要改变。因为思想决定所有的一切,同时这个思想要传递给所有的公司,传递给这一批还有志于动画事业的人。所以说到团队,说实话,就像我们的片子是另类一样,我们的团队也是比较另类的。

主持人:怎么体现的?

易立:我们公司做模型的就是3、4个人,非常之少。包括渲染的团队,其实也没有这么多人。咱们是动画,不管你长得好看还是长得丑,只要你表演的好,我们都关注。同时我也费尽口舌把一些二维动画的老人请过来,他们说我真的不愿意碰电脑,我说没有关系,你再继续用你的铅笔在纸上发挥你的热爱。我觉得所有表现行业里面,为自己这个行业骄傲地说一句话:动画的表现力是超过任何一个媒介的,包括电影本身。我觉得大家对于动画这么热爱,所以七年来我们为了同一个梦想付出,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方法出来。这个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我打个比喻,大家以前可能说,练降龙十八掌的都是武林高手,八国联军一下子打来了,可能就是一个英国小伙子拿着枪对着你,你降龙十八掌练了80年,但是他一枪就把你撂到了。我们的思想要改变,七年来我们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主持人:七年真的不容易,整个团队大家在一起真的为这部电影一起付出了。

易立:不仅仅是是为这一部电影,可以说是为了整个动画。因为他们热爱,因为动画可以把你的想象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主持人:宋磊老师您也从您的研究成果上说一说,目前国产动画电影在技术上,有哪些进步和突破。

宋磊:技术方面我是真的是外行,所以具体的还得听导演们说。但是我感觉我们用好像只用了三四年的时间就走完了美国大概从95年开始到差不多2005年十年左右的时间走的路。我们在三维上可以打50分到70分,或者有一些片子如《龙之谷》,像今年的这些作品都已经达到70分或者甚至更高的水平。但是我们的剧本大部分停留在不及格的状态,接下来探讨技术如何再进步或许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对于国产动画电影前进的这个问题,单从75分提高到90分的可能会花费很大的时间精力。刚才董导也说了自己有研发这些技术,像好莱坞他们都是在自己的去做,比如说《冰雪奇缘》中冰和雪的技术,包括《赛车总动员》两个赛车在一起,车盖上反衬上这个车的倒影,这种光学都是非常细腻的。这种技术我们在自己的动画片里面,基本上已经很不错了。接下来的问题其实应该把重心转移到怎么把剧本从50分提升到70分。我是这样一个基本观点。至于技术有什么进步,可能还得听导演们去说。

主持人:说到《兔侠2》的技术,大家确实反映比一进步了很多,电影当中很多场景特别逼真,像一些流水小河悬崖高山这样的物理环境,感觉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可以聊一聊在技术上的突破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吗?董导先说。

董大可:我觉得《兔侠》整个画面质量,大概能够达到皮克斯二类偏高一点的画面质量,还是有相当高的提升空间。因为现在的毕业生们来到公司,学以致用的百分比太低了。不能说你刚毕业就来当导演,大部分人是做这个梦。但是现实很残酷。说白了,毕了业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是挺多的。因为从《兔侠1》大概比当时一些动画电影的效果好一些,《兔侠2》经过差不多三年半的时间,世界上的动画技术、软件配置也有提升,包括这个从业者的相关素质也有提升,这些都有关系。

主持人:对于你们来说,技术上最大的难关是什么?

董大可:最大的难关还是在模块上面,像《兔侠》主角光面部基本上就有一千万的毛发量,但是毛绒质感不光是数量高,它就观感好,还是得通过模型师一层一层来刷毛发,把它分40多层来渲染出这个毛发,才能最后达到咱们视觉上观看到的兔侠的脸。这个面部是毛茸茸比较可爱的感觉,费时又费力。

马元:我补充一下,实际上我对技术不太懂,但是我跟着董导一块儿工作的时候感受到一种艰辛。我看到美国那个泥塑的动画,它结尾的时候还对泥塑动画的拍摄师们有一个致敬。《盒子怪》那个动画让我感受很深,做电脑动画的人其实是一帧一帧夜以继日地在做,他们三年半的时间是实打实的。有的时候可能我们聊完这个故事,聊完人物形象以后一拍屁股就回去了。但是他们带着队伍还在挑灯夜战完成这个东西,所以就是说我感觉特别艰辛是。当然也会遇到难关,《兔侠3》现在有牵扯到一些人物形象,我们在想技术上怎么实现的更加逼真、生动和流畅。这是技术人员特别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面对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两位平时工作具体分工是什么,比如说三年半时间你们怎么分工?

董大可:他动嘴我那边就开工。耗费一年半没有做,就是因为他说得太多了。

马元:我们都是看动画片长起来的一波人,实际上对于好的作品我们都有自己的认知。我从事的这份工作,就是我把我理解的好的东西讲述给它。我说我想要这样子的东西能不能做。那平常生活里面我和大可反正关系挺好的,有的时候就说你外行。反正关起门来他去做,但是他不会说能不能,因为一时半会他也不知道能不能,就带着人去突破,去做。我也能够理解,但是由于我是一个外行,所以我就说完我就跑了。

主持人:但是已经合作这么长时间我觉得不应该说你是外行,第二部的时候你其实已经了解很多了。

马元:了解一部分,但是更多的还是大可在做。

主持人:你们还是分工明确。

马元:还是互补。因为人物形象上、故事情节上,我还是有自己擅长的一方面。

主持人:对。说到《兔侠》,我觉得这个电影在动作上是不是也存在着很大的一个挑战,因为里面有很多动作场面,很多的打斗场面,动画片是有没有武术指导的。

马元:有的,专门的武术指导没有,但是我通过看一些优秀的武术片去学习借鉴。

主持人:借鉴了很多的武侠电影。

马元:我包罗万象研究了很多武术门派。我觉得好的东西就来设计,设计完了就交给他来实现。

主持人:有没有采用动作捕捉。

董大可:《兔侠》没有用,因为这是以动物为人型的,基于动物的形态的一个东西。像我们的动画师,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想法。你要是说统一捕捉,就是说捕一下马导,全部都是他,没有意思了。说白了还是每个镜头一帧一帧去抠。你看过《兔侠2》的第一场戏跟第二场戏之后,就能够看出来这些动作捕捉不是一个人做的。

主持人:反复调整。

董大可:对。之前的一年半说白了是技术的实验期,有大半年是耗在面部表情上面,因为有很多特别夸张的表情。其实模型这一块还好,表情可以做,但尤其加上毛发之后,穿帮特别厉害,这一块属于攻坚战。

主持人:但是很多人看完之后,觉得其实和《功夫熊猫2》相比,不管是动作设计还是流畅度,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做的非常好。您觉得还有什么差距吗?

董大可:我觉得还是讲故事。

主持人:回到宋磊老师刚才所说的那个话题上去了。易立导演,您从技术的角度跟我们聊一聊这个《一万年以后》以后。创作过程中您的一些心得体会,在技术上有哪些创新和突破。

易立:像我刚刚所说动画可以比任何东西更好地表现出它最好的想象力,它有这个非常大的优势。但是我觉得任何事都有正反两面性,就像大家为什么一谈到动画就老要谈技术,没有在聊动画的时候,大家说不谈技术的。为什么?因为动画所有形象包括表演都是必须通过技术展示出来的。《让子弹飞》,它完全可以不谈技术。对于它来说是一个表演,不存在技术。就像我们说传统电影一样,它就是一个表演。但是作为动画来说,那就不仅仅是表演,你首先得要表现好,然后你还要通过数字技术要把它还原出来。某种程度来说你多了一道工序,这道工序是什么,就是技术。

我们也知道其实卡梅隆的《阿凡达》的故事剧本什么的都已经有了,为什么要13年?我们知道它在等一个资源的技术,他一直在等。包括请到澳大利亚的小伙子,彩排分镜头什么都出来了,但是那个效果他一直觉得不满意,可能因为卡梅隆自己是一个非常讲究完美的人,所以他一直在等。

另外一方面,包括我们这部电影为什么说,18禁或者什么样的?在目前来说,大家似乎有一种偏见,似乎就觉得动画就是技术的一方面。其实好莱坞很多大片,中国观众理解就是特效、视觉效果之类的。换个角度来说也就是动画。我打个简单的比方来说,如果说在变形金刚里面你把真人去掉,大家看的是不是就是大的动画片?《环太平洋》把几个真人去掉,看的就是一个大动画片。

我那时候看了一个《锵锵三人行》,窦文涛的那个节目,王蒙说了一点,他说我为了这个节目我看了一下《归来》,窦文涛就在那儿偷偷在笑,他说我请你做节目的,那个电影我肯定会看,但是我会过几个月看。他还说,你们别笑我俗,《环太平洋》这种东西我要到电影院看,为什么?我就要看这种视觉效果。

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视觉效果也是动画做出来的,动画片本身也是动画做出来的。但是换个角度我还要为动画抱个不平。传统的电影拍摄技术已经非常完善了,但是作为动画而言,大家也知道像刚才宋老师所说,西方很久前就在我们前面了,而且一直走在最前面,我们是跟着他们走的。所以作为动画的创作者,要兼顾几方面,一个是故事创作,一个是制作,同时还包括表演等。

我们看《指环王》,它一开始获得托尔金这个版权的时候,第一故事创作者他请了俩像我所说传统的画画的老头,让他们画画。另外一个他组织了一个我们现在所说的技术工作室。所以我们今天才看到了包括《霍比特人》等等这些东西。

我刚刚所说的七年,我们一直在寻求一种方法,在我们还拿着刀而别人已经拿着机关枪甚至原子弹都造出来了的情况下,我们怎样能够获得跟他们一样的效果。大家都知道2017年国产电影保护就要结束了,好莱坞就直接像坦克一样冲过来了。虽然我们现在看到中国电影市场已经非常庞大了,但说实话,我们这么好的一个电影市场,2017年没有任何政策保护地敞开大门给好莱坞的话,是不是会全部翻过来呢?

作为动画人,我要说一句技术方面的话,我们不仅仅为动画研究技术,而是在为整个电影行业研究技术。就像我所说的,你把几个主角去掉,变形金刚就是一个动画片。所以说,我们不仅仅搞创作,我们也在搞制作。

我敢肯定,这七年更多的时间我是接触了全世界所有最前沿的研究者、实验室和工作室的人,他们都在探讨未来电影是一个什么方向。说实话,其中也有一些华人非常不错,有在工业光魔当研发主管的,在维塔当技术指导的。只有接触了他们以后才发现,他们不仅仅就只有一把手枪,还有机关武器。

互联网时代什么都在改变,你说我们以前用的是摩托罗拉,现在还有谁在用,诺基亚、柯达原来那么大,一下子就垮了。所有的技术都是为故事服务,换个角度来说,技术只是一种呈现的手段。

我打个很简单的比喻,同样的故事,我们出去说还在用京剧的表现形式给大家看,我估计没有几个人看。黑白电影演的《红楼梦》没有人去看,同样一个《红楼梦》我拍一个彩色电影,再加上3D,就会有人看。故事是永恒的,只不过是它表现的媒介在不断地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变化。

互联网每一天都在创新,电影同样也每一天都在创新。我们目前的这个市场被传统的东西蒙蔽了双眼,也许未来,五年到十年,我们今天这个坐在传统电影院里看电影的模式都将结束。如果我们没有看到,没有发现,我觉得是我们的悲哀。所以说到技术这一点,不仅仅是动画应该提升的,包括整个电影工业都应该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文艺作品也是一个工业,呈现的方式也不一样。

上次在北京很多观众看完我们的电影以后就说,未来的一种虚拟体验是看电影还是走进电影。如果说你的电影拍摄的方式改变了的话,你电影体验的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所以说作为动画电影人而言,我觉得非常辛苦的一点就是我们要面对传统的讲故事的问题,首先要创作好;同时你要面对不断出现的一些新东西,比如说技术,当然还包括其他方方面面的挑战。但现在一个传统的电影导演,说实话他拍一个电影完全可以不用考虑技术,因为有摄影,只需要雇一个好的摄影,有一个好的剧本,演员自己去想怎么表演就行了。也不需要任何还原。好莱坞很多的这些片子,他们花费最多的是几笔费用中导演费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明星的费用,还有一个就是特效。对我而言,特效就是动画。我们看到布拉德-皮特《返老还童》的换面孔技术就花了很多钱。动画从开始到最后都是数字技术,可以想象动画是一种多么庞大的技术。在创新方面,我们面对很多的未知,我们除了要了解过去传统的电影,我们同样也要探索未来,了解很多未知的事情。这就是我对于技术的理解。

主持人:是,易导也强调的技术重要性。我们知道很多电影美学上的变化都是由技术的革新带来的。您刚才提到您的电影用了七年的时间打造,现在科技发展速度如此之快,技术更新也是如此之快,我想在七年的过程当中您应该也会面临技术革新的问题,我不知道这个问题问出来是否显得很业余,会不会因为技术更新导致您的技术被淘汰,返工重做?

易立:确实,《一万年以后》存在我们以前应用过的技术,我们姑且让它存在。因为每一部电影都是一部遗憾的电影,当然我们也会有很多更新,这些我们还没有呈现在《一万年以后》里面。因为已经过了七年了,再过一年就八年抗战日本鬼子都打跑了,如果这个电影再不出来,就会让别人觉得你忽悠人。所以说它目前确实很多方面都有瑕疵,但是我们还是让它出来了。

另外,作为创作和作为技术的制作,我们会不断往前推进,不断的去掌握,即是要看到未来。我觉得这一方面不仅仅是针对制作,对创作来说,也是一个很关键的事情。

结合宋老师刚刚所说的故事方面的看法,我也想在故事这一方面说一点。其实我确实非常认同故事,非常不错。但是相对于中国目前的制作和创作来说,我有一点看法可能和你们不一样。我觉得相对于技术来说,我们的故事还是占优势的。

打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其实中国电视剧把这个故事已经讲得非常好了,中国故事题材众多,我就不说多了,四大名著、大闹天宫、封神演义、西游记这些题材就足以让我们的电影非常精彩,但是目前为止我们为什么没有看到。同样的美国人却能拿着60、70年代不入流的漫画超人、蝙蝠侠,利用他们的视觉表现打到全世界了,这个里面关键就是它其中的转换。你这个故事好,最关键的还是要你讲故事的方式好。所以我觉得在题材、故事这一方面,我们不缺乏,可能我们缺乏的是讲好故事的能力。但是我非常相信刚刚宋老师所说的话,这个技术别人用了十年,我们用了几年时间赶上,如果能意识到我们讲故事的方法出现了问题的话,我相信凭着中国人的自信,一定会迎头,做得更好。

主持人:说到讲故事,大家头脑上马上想到就是低幼两个字,都是针对这些小朋友的动画。为什么《熊出没》票房特别棒能达到三亿,就是因为开发了成年的市场,不再完全是低龄儿童这个受众群体。宋磊老师您怎么看待咱们国产动画电影的受众?

宋磊:《熊出没》走的是全年龄合家欢的路线。这是这几年国产动画电影的一个新的趋势。以前也想全家欢,但是做着做着还是做成了低幼的。包括《兔侠》《一万年以后》肯定都不是低幼的类型。

主持人:那是一个特例。

宋磊:这两个片子为什么有这样的趋向,我是觉得有一个特点,就是现在国产动画电影里面更倾向于加入一些女性的元素,比如说《熊出没》两个熊小时候可爱的样子,这个很吸引女性的注意。《兔侠1》跟《兔侠2》这个兔侠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董导的身材变成了马导的身材,就是它瘦了一些,变得更帅了。原来那个《兔侠》,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女性观众是不是喜欢,但是可能帅一点的形象应该会更喜欢。看得出来我们的动画在创作的过程中在适应市场,它去扩大自己受众的范围,这样导致了一些合家欢作品更容易出现。当然了,也出现像《一万年以后》面向这样成人观众的片子。受众更加多元化,这样就把我们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的天花板往上提了。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主持人:特别想问问董导,是有意识地把兔侠从您的身材提升到马导的身材,有意迎合女性需求的吗?

董大可:我是特意的。网上也在说兔侠跟功夫熊猫特别像。我的观点是同样技术手段作出一样的怎么说好的东西,比如说打一个比方,你让徐悲鸿徐大师画一副油画你会说他的风格和某位梵高之类很像他们就是互相抄袭这也不是,不过同软件平台的这么一个同样技术呈现出来所以呈现出来一个,说句那个好听一点就是好东西,所以你就觉得很像。

主持人:有一些观众觉得《兔侠2》在技术上有很大的提升跟飞跃,但是故事上好像相对一来讲更简单了一点。有没有?

董大可:一的故事简单,二中间有一个人物的反转。我们实验了好莱坞的模式,让一个看上去的好人变成一个坏人,一个看起来的坏人变成了一个好人。小朋友有时候看不太明白,经常在问。反正觉得好人坏人傻傻分不清楚。

主持人:马导你开发这个故事的时候,考虑的受众群体主要针对什么样年龄层的观众?主要还是关注小朋友的理解还是针对全年龄的观众?

马元:在这个故事创作上,其实我个人的观点,也是我们在创作《兔侠2》的一个经验,就是说我们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讲给谁听。是我们想把这个故事讲的很精彩,首先让我们自己很喜欢。因为这是我学表演的时候经常接触到的一个方法。就是说我演戏时,塑造一个人物之所以打动观众。是因为那一刹那我自己也很陶醉。所以讲故事的时候,我们更多在想这个故事我们自己喜欢不喜欢。勾勒出这么一个好看的故事之后,我们去拿手段去实现它。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能忽略了一点,就是到底我们的受众是谁?12岁以下还是18岁以上的成年观众。可能我们在看很多美国的动画片的时候,有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很喜欢看,小朋友很喜欢看,还有很多长辈也很喜欢看,包括老师刚才说到好莱坞大片动用动画特效,也是咱们成年人看起来也很过瘾的部分。实际上我们勾勒故事也好做一部3D电影也好,更多的考虑到受众面的问题,并没有把它界定的很详细。

主持人:就是讲好看的故事。

马元:我的老师写过一本书,书名我到现在还记得,叫《好玩的游戏和好看的艺术》。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游戏,艺术创作就是自己参与到创作的游戏当中,你玩的很过瘾的时候,你会把观众代入其中。这其实是一个好的作品,具备好的作品的必要的因素。所以说呢,谈到创作,谈到勾勒一个故事来讲,我觉得在做这个故事的时候,不要去想着更多地针对某一类人,我只讲给孩子们听,实际上好童话大人一样在看。这是我自己的感受。

主持人:明白,说到《一万年以后》情况就不太一样。看过《一万年以后》的观众会发现里面很多黑暗的设计,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个形象接受起来是一定的难度的,对孩子们有一些刺激,易导勾勒这个故事的时候是特意这样做的吗?当时有没有考虑到这个电影上映时会有阻碍,毕竟说因为中国电影没有分级制。

易立:刚刚宋老师说的一点我非常认同,就是说只有百花齐放的时候中国动画的市场份额才可能会更大。其实动画在整个电影行业里面,它占的是百分之十几的比例已经是非常小了。放大到整个电影这一块来看的话,我们看见的类型非常丰富,包括警匪片、喜剧片、好莱坞的科幻大片等等等等。但是同时我也在想,如果说我们的类型更加丰富,让观众有更多选择的话,我相信这个市场会更加的大。

在日本不仅仅看到有宫崎峻,还有一些别的人。正是有各种不同的电影,甚至漫画,才能打造出日本这个动漫大国。目前中国电影、中国动画怎么样突破这个盲点?只有靠我们自己诞生出更多的不一样的类型。很简单的比喻,假如我请宋老师吃饭,全吃鲍鱼口味也会腻,但这个时候多几样不同的菜品,我相信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吃。

作为动画的内容定位来说,我们需要百花齐放。我们需要像花园一样,更加五颜六色。这样动画在整个电影的份额里面,才有可能会不断的去扩大。当然我说实话,创新是有风险的。我遇到一堆的媒体,有支持的,有责难的。今天上午就有几家媒体一起来责难。但不管怎么说起码让大家更多地关注我们这个动画行业,同时也要让他们看到,我们正在积极的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正在努力做到让整个花园丰富多彩。像您刚才也说,我们自己并没有给动画定位成低幼,但是国产动画直接一个等号就是低幼。是不是我吃饭全部就得是鲍鱼,没得选择了?那我们要去怎么改变?因为我从事动画业从事很长的时间,我还记得很久以前最早的一个品牌叫《蓝猫淘气三千问》。那个时候的疯狂程度现在难以想象。但是为什么没有百花齐放?就这么没有了。蓝猫光图书就销售了一个多亿,但还是没有摆脱这种现象。包括我们看到喜羊羊现在又被熊出没压下去了,始终是一个单一的局面。为什么不能够是百花齐放的?让动画产业从现在的10%达到20%甚至是能不能达到30%。作为我们这个行业来说,其实都是在作出不同的尝试。我对于动画人都是很尊敬的。我要为咱们动画人说一句话,动画人都有一种梦想,他们在前赴后继去努力。中国第一部3D电影《魔比斯环》也是在深圳诞生的,说实话也是惨败。我发现从那以后,国产动画质量开始一部一部的在上升。我相信百花齐放的花园肯定会诞生。

主持人:说到百花齐放,确实注意到国产的动画真的是越来越多元化了,而且是根据年龄、性别做了更多的细分。所以这个话题其实宋老师可以给我们最后总结一下,您觉得就是中国的观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动画电影?

宋磊:为什么前几年低幼动画大家都在做,特别集中没有形成百花齐放?我在2013年统计过一个数据,就是中国一年生产的动画电影之中75%是给低幼儿童看的,但是这75%的低幼儿童动画电影贡献了当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的贡献了90%多。也就是说,剩下25%的动画电影,针对于全年龄也好,或者是成人也好,只贡献了不到10%的票房.这给院线排片,给市场经营一种错误的导向,好像我拍那样的电影成功几率非常小。但是去年情况发生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是像《秦时明月》《龙之谷》的成功,其实解决了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票房电影增量到底在哪里?是因为电影银幕数量按照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还是说我们能够通过扩大它的受众范围,一下子把它的天花板提升到另外一个量级上,从这些现象动画电影的表现来看我们得出后者的结论。在这些电影的促动下,可能今年马上就会有很多青年向的、成年向的、合家欢的这些动画电影被投拍。对于中国动画电影来说可能真的迎来的一个春天。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其实做动画是一个非常烧钱的事情,大家很好奇我们这个动画团队是怎么找投资的?

易立:除了在做动画这一块,我们还有另外一个产业在做。七年间就烧钱、任性,就这么折腾,养这么一帮人经常跑到国外,在国外还有工作室什么的。首先你得要有一个热情,然后你要有一个坚持,我相信会有很多人去帮助你的。同时另外一点,我们还在做着另外一些其他的事情,还有一些其他的产业可以支撑到我们去做这件事。包括我们这部电影也一样,我可以允许它去创新、去尝试,我也知道尝试面临着风险,但换个角度来说,我们是勇于去做的。

主持人:就是任性。董导呢?

董大可:《兔侠1》的时候我是第一大投资方,2的时候是我是第二,马导是第三。也不能叫任性,还是一种坚持。就是我们觉得这个市场还是会有春天的。

主持人:怎么回收成本?渠道都有哪些?

董大可:《兔侠1》就是小赚,主要卖了91个国家和地区,如果把这些地区拆分肯定这个数就破百了。《兔侠2》今年戛纳没有去,去年戛纳签了30多个国家,基本上都签约金翻倍,分账比例是50%比50%。感觉海外这一块的片商,还是对《兔侠》这个品牌比较认同,他们对于中国的武侠情节是比较迷恋的。

主持人:是,而且确实做得很成功,做得好。宋磊老师您跟我们说说咱们国家对于动画产业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补助,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政策。

宋磊:肯定是有的。动画电影是国家扶持动画产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在2013年的时候,电影局出台了一个九条措施来支持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其中就包括这种补贴和一些奖励。据我所知,2013年票房超过6000万的三维动画电影都获得了国家的补贴。国家还有一些政策就是帮助像《兔侠》这样优秀的动画片的走出去,可能会去参展这样子。然后在暑假的时候,会在CCTV6有一个集中的展映这样的一个大型活动。等等这些政策全方位支持动画电影的发展。相比电视动画来说,电影动画的盈利模式更加清晰。它毕竟是由观众买票,是真金白银地在看。而电视动画的产业链就太长了,看的时候是不花钱的,不花钱的话它就需要通过授权这个环节,去卖版权等,它就会有很多的风险。那动画电影相对来说投资产出比很高。我们每年有500多部真人电影,其中只有200多部上映。但是如果投拍30部动画电影3,这30部几乎能够全部上映,它上映的概率很高。然后假如你把它的成本压低到一定的程度,当然我不鼓励那些以牺牲质量去压低成本的做法,比如说压低到五百万左右,那么你获得两千万的票房,就可以盈利。现在两千万票房在中国动画电影市场上并不是太大的难事,投入风险反倒较小。国产动画电影是投资的热点,也是政策扶持的热点。

主持人:各位怎么看我们动画电影和真人大片在市场上的对抗。董导说说。

董大可:我觉得都是电影,只不过是不同的呈现模式。但是我觉得就国产动画而言,跟欧美大片来比,在想象力上已经不占什么优势了。怎么抗衡欧美大片,根本还是要抓住小朋友。

主持人:抓住小朋友。

董大可:对,合家欢的模式还是比较有玩头的。

主持人:一个小朋友就是三张票。

董大可:对。但是我发现我们小区是十个小朋友加一个家长。

主持人:是吗?那不是好事。

董大可:对。

主持人:易导的看法呢?

易立:就像我们现在做的《一万年以后》,很多的记者给我提了问题。要么非常喜欢,要不然就是非常不喜欢。真人电影也一样,它也有固定的一些粉丝群。有一些人就喜欢爱情片,那也有很多女孩子看电锯惊魂什么的看的非常乐呵。我觉得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片子,不管是真人还是动画,只要你做得好,我相信它终会有它的市场。不管你是川菜也好或者是粤菜也好,只要你那道菜做得好,就会拥有一堆的忠实的客户。所以我觉得确实动画本来就是一个烧钱的事物,可以说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不仅像传统的拍摄,还要面对技术的问题。哥几个刚刚都说到坚持。我相信借着这个宋老师那句话,真的会迎来一个春天。

我觉得在这个变化中的时代,什么事都有可能,未来真人电影将会统统被动画电影取代,不需要一万年以后观影模式就会发生改变。当技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导演也不需要忍受那些大牌明星的脾气。我清楚记得卡梅隆当时还说,我跟数字演员沟通的时候,我是用灵魂在跟他沟通,我想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反复说,创新就在我们身边,现在这种数字技术已经在迅猛地发展,只不过现在这些成本非常高。但是假如到时候数字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了呢?把你扫描下来,你可以永葆青春,可以像李小龙一样,摸爬滚打,非常厉害的身手。作为制片方来说只需要有明星的肖像权。当时他们具体分析的时候,我就觉得是挺有道理的。导演可以创新的!不需要等这些大牌演员的档期。只要数字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制片方、导演方,包括观众未来观影体验也会发生改变。他们对于未来的预测是非常有前瞻性的。我们在这儿说的叫动画电影,他们说的叫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在未来有着绝对的趋势,我刚刚所说动画电影完全可以取代目前的真人电影。

主持人:电脑合成连演员都不用了。

马元:这个话题咱们聊的比较深,我倒是觉得这个话题其实在很多电影里面有过体现,就好象电脑能不能取代人类一样,这种论题一直在艺术作品当中存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能不能发生呢?个人有个人的观点。可能有一天数字技术发展到演员或者说这个领域的工作者会被取代。但是实际上,作为艺术作品本身,是需要人的创作去得以体现的。所以呢,就算演员哪一天可能失业了,但是它作为一种人物形象会继续存在。就像我现在做的这个工作,就是如何把技术、把这种程序写出来的一种状态,让它更加地流畅起来,更加的像真人一样去沟通,这类工作可能会有这样的转换。但是实际上,你要说将来有数字技术真的能够把人类做的事情所取代的话,那也未必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主持人:不过这个话题就可以单做一期了。其实我们知道在动画电影创作过程当中有一个环节很重要,对角色塑造也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配音,因为动画本身没有声音。配音工作相当的重要,我们的《兔侠1&2》都选择了明星配音演员,《兔侠1》是范伟,《兔侠2》是黄磊,你们怎么选择配音演员,有没有什么自己的标准?

马元:实际上也是按照我们提前做的一种设计,根据人物的性格包括它的状态。一来讲,这个人物的形象和范伟老师的这个声音形象是很贴合的,在二来讲我们把兔侠已经变成这么一种崭新的面貌,再请范伟老师有点声画不对位了。所以我们就会考虑用黄磊老师来配音。从角色塑造来讲,就是形象跟声音,用咱们特别常见的传统艺术形式“相”和“声”这两个字来形容。相就是相貌,咱们视觉看到的一些动作包括它的形象,这个是由董导带队负责完成;声音实际上牵扯到它某种性格的传递,我们本着找一个和它本身角色贴合度很高的演员。第二位我们才考虑到用明星,以及市场的因素。比如说我和黄磊老师都可以配兔侠啊,我们考虑到用黄磊老师更好一点,就是这样一种考虑。

主持人:现在明星对给动画片配音挺有兴趣,他们挺支持我们的动画事业,一般档期允许都愿意参与,不会有什么困难。

董大可:下一次请蒋小涵。

主持人:那我太乐意了。《兔侠》是一个IP开发比较成功的案例,那么第三集怎么去更加好的开发它的潜力,你们想没有想过。

董大可:《兔侠》既算成功,也不能算太成功,主要在海外认识度比较高,但在国内也是在建设品牌的过程中。第三部我跟马导正带队在做,大概还是会尽量地多用中国元素,比如说像长城、兵马俑这些元素,把它融入到《兔侠》的世界观里面,然后包括再从精神层面上把我们中国武侠的精神在故事中放大,然后把故事做的相对简单一些,这样就不会说小朋友看不懂,三分钟一问妈妈这样的情况发生。

主持人:再跟易导聊聊,其实很多动画片都设了亲子场,可是《一万年以后》办的都是成人场,它的营销模式都是以往动画电影所没有的。您本身是电影的创作者,后面很多工作你都配合了。那么在配合营销宣传的过程当中有那些是您比较喜欢,哪些您比较反感或者说不太接受的。

易立:其实在《一万年以后》做完以后,跟宣发他们定了一个档期以后,说实话我就没怎么关注这个片子了。我跟公司所有员工说不管成功或者是失败,它终将会成为一个历史。我们要需要看到的是下一步,积极向前看。成功就高兴两天,也有可能失眠睡不着,失败也有可能睡不着,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一步一步往前走。我觉得我们这个片子确确实实可能太过于不一样,以至于这些电影界的人都过来。从来也没有说为这样的片子,从深圳香港到北京来看。当时因为有各方面的原因,所以我就说因为中国人讲的电影还是在中国上映。我会配合一些宣传公司,但是我就觉得大家不应该去站台。现在各种声音我听到了很多,因为这个片子本身的拍的不一样,但是我也没有说喜不喜欢,我只不过就是说大家不要去过分地去刻意解读它,真没有必要。它就是做出来一个片子,可以从每个人自己的角度去看,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也许我做出来不是那想法,如果刻意去解读它,这个有点过于牵强了。很多媒体在这方面,我觉得考虑会有一些过于多。作为我自己来说,包括刚刚说到票房的多少,这不是我们现在所想说的。其实换一个角度来说,不要说作为一个文化企业,哪怕做一个生产企业来说,你做完这个产品以后马上还要做第二个产品、第三个产品,我觉得这才是最关键的。但是你必须要注意到这个片子的不足,同时也要感觉到这个片子存在的价值,这个东西我们需要总结。就像宫崎峻,每一次说退休以后又做了一部作品,作为创作者来说他的心永远都是放在下一部。

主持人:而且真到了您所说的百花齐放那一天,我们这一部电影就是万花丛中一花,就不会再有特殊的眼光看哪一部电影。真到那一天保护伞没有了的话,要跟好莱坞大公司对抗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应对?

马元:我们现在做的一些作品包括《兔侠》,始终没有带有一种跟谁去抗衡的意识去做。作为创作者,更好的去展示我们的技术,勾勒我们的故事,能够让观众更加喜欢这个作品,这是我们脑子里面思考的问题。恰恰没有去想跟好莱坞去抗衡。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当你很想吃饭的时候,可能脑子里面想的是我吃到很好吃很温暖的食物,并非考虑我一定要去哪家馆子,一定要花多少钱,可能不是考虑这些问题。而是解决我最紧迫的一种需求。其实对于创作者来讲,最紧迫的就是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观众的认可。其实好莱坞的电影,咱们所谓的敌人对手,之所以你会害怕是因为你觉得它对你会构成威胁,实际上人家做到了,它的作品你很喜欢。

主持人:就是好看。

马元:就是好看,如果有一天咱们的作品做到了让中国观众很喜欢,海外民众也很喜欢的时候,该害怕的就应该是他们。所以我们更多还是要考虑实现创作本身的价值和魅力。

主持人:这一点董导同意吗?

董大可:我比较认同这个说法。做动画电影的这一批人,把动画片真当成电影来做,来将这个市场给培育出来,别老让人家扣一个低幼的帽子,总是15%的份额的天花板,这就是一个突破。我觉得先不要跟外面抗衡,把自己的心态放正,你对得起观众花钱买的票,就是这样。

主持人:易导呢,你也说说。

易立:市场是很现实的,也是非常残酷的。不要说好莱坞,就看国内。打个比方,甄子丹和李连杰同样存在着竞争。我们的压力确实是来源于好莱坞。

我觉得我们要正视面对好莱坞这样一个现实,我们不要怕,要正视它。俗话说师夷长技以制夷,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出国,我们首先得知道别人在做什么,我们才能怎么样去抗衡他们。说保护自己也好,琢磨下面的对策也好,我们眼光要放开放远。不仅仅是动画行业面临这个竞争和压力,好莱坞大片一来,不要说动画片,国内大片都得躲。我们在这个时候不正视不面对它,不知道这个老虎马上就要来了,我们该怎么样去了解老虎?难道我们还要派一个探险小队来了解这个老虎的爪子到底磨得多厉害?去了解它到底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还是那句话,我们要在面对的同时要正视对方。

主持人:好,谢谢易导。最后我们请宋磊老师作为学者,总结一下日本动漫和好莱坞动画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当2017年大老虎来的时候,我们怎么做一个武松,请最后总结一下。

宋磊:借着刚才这个竞争的话题,我觉得马导那个心态特别好,就是做自己的东西。但是从我们研究者的角度呢,不能仅仅停留遭导演的这种思维上。因为我们还是要研究怎么样面对好莱坞的竞争,我们第一要思考好莱坞最强的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其实倒不是说它的作品有多好,而是说它的品牌实在是太强大了。当一部迪士尼或者梦工厂的影片进到中国市场的时候,无论是续集还是新作它都很厉害,为什么呢?迪士尼这个品牌太强了。而我们中国自己的动画企业和导演,至今没有一个人、没有一家企业形成了足以和好莱坞抗衡的品牌。甚至我们一度认为“国产动画”这四个字就是一个很低劣的品牌。一说美国动画那就是高大上,一说国产动画就是小儿科,甚至形成了这样的思维。怎么应对挑战,关键还是在于我们怎么把“中国动画”这四个字的品牌价值给建立起来;第二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能够形成我们的导演品牌,像宫崎峻他的作品只要一问世,在日本就是一百亿日元以上的票房,怎么形成像迪士尼一样的公司品牌,一上映就是几个亿的票房,这样的话这个市场就出来了。只有把作品品牌转化成导演品牌,比如说将来我这个左边的易导、右手边的董导,达到像张艺谋在电影界的地位的时候,我觉得就不需要再探讨这个问题了。他们需要一部部好作品的积累才能够形成公司品牌和导演品牌。有了这个之后,我们就不怕好莱坞的竞争了。我是这样觉得的。

主持人:其实易导可以就势把自己打造成中国著名成人动画导演。今天来到现场的朋友大家应该对动画产业和动画电影有相当程度的认识,而且也非常感兴趣。机会很难得,最后我们把提问的时间交给现场的观众,大家应该有很多问题,请踊跃提问,我们有3-5个问题的机会,大家不要错过。

观众:各位导演你们好,还有宋主任你好。刚才就剧本的问题,你们都发表了个人的见解,我想问宋老师,中国的动画电影为什么会缺剧本,是动画编剧的人才缺乏,还是被别的因素影响了呢?

宋磊:这个可以先问问导演。

观众:我先问一下导演,你们搞动画故事创作的时候,剧本来源是哪里,是由哪些人来编剧的?

董大可:就拿《兔侠》举例,基本上两部电影都是导演先有一个想法,写一个粗略的大纲带着编剧团队做这个剧本。因为你要在国内找专业的动画电影编剧,在电影学院这个专业都很难。

马元:说到这个话题,其实不缺剧本,就像刚才易老师也说中国有这么多的优秀的作品,都可以用来创作动画电影。但是实际上为什么说呈现出来的这么少呢?还有一种就是刚才说的那个话题,大家一说到中国动画,就会直接归到低幼的分类。我母亲这一辈人说动画片:那不就是给孩子看的?所以在这种潜意识的作用下,就会让很多编剧觉得,我还不如去做一个电影剧本、或者做一个电视剧剧本,除非它是学这个专业或者是真的热爱这个行业。在这种心态作用之下,会让创作变得很艰难。如果在编剧市场上,说我给一个国产动画片写剧本,他一般还不如说我给张艺谋、我给某一个热门电影去创作剧本,这个要光荣一些,现状就是这样。

主持人:宋老师还没有回答。

宋磊:我是觉得剧本在70分以下的话,它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就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它一定能够到达70分。只不过现在国内的动画编剧,它还没有掌握这个方法论,为什么没有掌握呢?就是他们没有好好的研究这些欧美、日本的经典片子,它们的特点和编法。其实只要研究高了方法论,就能够编出70分的作品。中国人的智商又不比外国人差,为什么编不出来?但是70分以上,这是动画智商的问题,就是宫崎峻这样的天才,这是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奇才诞生的问题。对于中国动画编剧目前的现状来说,我们先解决到70分的这个问题,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看怎么样酝酿大师。总的来说就是加强对海外动画的研究。

主持人:好。这也是您的工作是吧。

宋磊:对,我很大一部分工作也是做影评工作,也就是做这个研究工作。

主持人:没准研究研究你就变成奇才了。来,这儿还有朋友要提问。

观众:我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写一部动画的剧本,我想问一下马导,这个普通的剧本跟动画剧本在写作上有没有什么主要的区别?

马元:其实没有区别,就是故事。

观众:其实我也是这样理解。我觉得动画电影可能更需要想象力,就是一些现实的场景和人物没有办法表达的东西。下一步我想写的剧本是龙,这个龙是肯定自然的,没有办法去拍的,是必须要接触动画的。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国产动画要远远落后于好莱坞,甚至落后于日本,我觉得是一个信仰的问题。大家唯物主义教育这几十年下来,在想象力的空间,我觉得是匮乏的。我本人是在国学方面研究了十几年,我感觉我还是有一些创意跟底蕴去做这方面的研究。

我就希望有机会能够跟马导合作。希望我们可以挑战好莱坞,希望我们国产动画走出去面向世界,谢谢。

主持人:谢谢。没准这一次交流真的会促成一次很好的合作。还有吗?

观众:我想问一下马导跟董导,你们刚才说从武侠片当中借鉴了一些动作设计,因为《兔侠2》最好看的是它打斗的戏份,完成度也比第一部高很多很多。我想问一下,你们借鉴的方式是什么,或者有什么片单或者秘诀能够说得细节化一点?怎么完成的动作设计?包括最后使用的龟派气功。

马元:简单透露一点,因为不好说太详细。本身我跟大可都是喜欢看片子,而且喜欢游戏。我们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无外乎就是我们见过的、看过的、非常记忆犹新的感兴趣的东西,全部给它加进去。适合我们这个故事的,我们就放进来,呈现出来一种好看的效果,我们就是这样去做的。片单的话,我们会看很多优秀的武侠电影,借鉴一些出彩的动作桥段,谁使的这么一个招我们都会仔细去研究。

董大可:我想要一套飞踢动作的话,我会找十部左右的片子来看。然后我用3D故事版会把十套动作都拉出来,再把他们结合,结合到最优最好玩的动作。

马元:这种创作过程,就像您非让一个厨师把他做菜的步骤完全公布出来,看上去佐料放进去时候挺过瘾的,但量化了以后就是麦当劳。

主持人:《一万年以后》有一个反派人物特别像冯小刚,有人问过吗?

易立:有,包括冯导自己都回答了。我觉得天下长得像的人很多,就像冯导自己回答的一样:恰巧相似。

主持人:纯粹巧合。

易立:对。 他有一句话说得我无话可说,他说也有可能是长得像。就是这样。

主持人:就是这样。来,我们还有最后一个提问的机会,刚才那个戴耳机的朋友举了半天手,我们把这个机会给他。

观众:在座各位导演大家好,我想恭喜一下易导这个《十万年以后》

主持人:十万年以后。

观众:是《一万年以后》。咱们在座都跟国外一些动画比。不知道在座的媒体圈里面,看没看过27年前的《山水城》这样一个动画,咱们能不能超越这个动画,能够做成一个中国本土原汁原味的动画片,不要老跟别人比,跟自己比成不成?易导能不能做成一个大的系列,超过《山水情》。做一个水墨系列的大制作呢?

易立:只要有你们的支持,我们一定会努力做到。真的。

主持人: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好,我相信所有中国电影的观众,都有这样一个共同意愿,我们也期待这样的一天。真的抱歉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的讨论到这里要告一段落,真的非常感谢大家积极参与,非常感谢四位嘉宾带来的分享。其实我们聊了这么多,无论什么年龄什么性别,大家共同的愿望就是最终我们都能够看到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希望这样的作品能够越来越多。那么在结束的时候,我们请台上几位嘉宾来合影留念。

谢谢。再次用掌声感谢我们台上四位嘉宾,给我们带来非常精彩的对话。期待几位导演带给我们新的作品,再次感谢所有现场朋友的支持。谢谢你们。

活动&嘉宾简介

凤凰大影响之国产动画电影真的进步了吗?

  提到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玩具总动员》以及最近大火的《超能陆战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当普通电影观众还沉浸在迪斯尼、皮克斯、梦工厂的动画世界里时,国产动画电影已悄然发生巨变。就在2014年底、2015年初的贺岁档,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一大波国产动画电影登上大银幕,不少作品从内容题材到技术水平都让人刮目相看。 [详细]

宋磊(中国动画学会研究部主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日本一桥大学访问研究生。就职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兼任中国动画学会研究部主任。 [详细]

董大可(国产动画电《兔侠》导演)

  1981年生于天津,200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北京影视动画协会副会长,现任北京世纪彩蝶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及导演。 [详细]

马元(国产动画电影《兔侠》导演)

  现住地北京,民族汉族,身高179厘米,国籍中国。曾参演电视剧《血色浪漫》、电影《让子弹飞》等多部影视作品。 [详细]

易立(国产动画电影《一万年以后》导演)

  国产18禁《一万年以后》导演。 [详细]

主持人:蒋小涵

  演员,主持人,歌手。代表作品:《蒋小涵讲故事》,《特殊使命》,《今生是亲人》。2013年出演青春电影《青春派》。 [详细]

往期回顾

全部新闻

版权声明

凤凰网 娱乐 中心出品,欢迎收藏。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