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苏秀:不甘当家庭主妇 我一头“撞进”译制片厂

2013年07月30日 09:50
来源:凤凰网娱乐

苏秀:1950年9月,实际上解放以后我就不甘心待在家里,觉得解放了,应该有我的天地了。所以,我就开始考,开始考的是上海电视台的广播剧团,结果我考去了。考去了以后,1950年2月6号国民党来轰炸上海,把杨树浦发电厂给炸掉了,所以上海当时经济上就很困难,结果本来说的是专业,后来就变成业余的了。变成业余的我还不甘心,觉得业余的不是国家干部,后来就又去考表演艺术研究所,就是现在的北京电影学院,我考取了以后,上影厂一个管人事的老师说,“你们结婚的也结了,孩子也有了,到翻译片组去工作吧!”我就觉得反正是演员嘛,去就去吧,就这样去了。所以,我说我是一头撞进了译制厂

凤凰网:当时那个文艺环境跟现在相比完全不同,现在八卦娱乐占据了主体,那时候的很多片子是更偏向于人文追求的。按照您现在的年纪和现在说处的文艺环境,您觉得相对于之前,差这么远的原因是什么?

苏秀:我不明白,可能是社会提倡的吧。

凤凰网:就是这种价值观的一个?

苏秀:我是感觉到,文化大革命把老百姓的思想全都搞乱套了,没有了道德观,没有了是非观,没有了理想,没有了信仰,我觉得这个要恢复起来可能需要点儿时间。

凤凰网:当初应该是译制片厂里引进的应该是中欧的片子,是吗?

苏秀:不完全是,我们开始的时候全是苏联的,到1954年开始就不只是苏联的,比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一些作品,英国狄更斯的一些作品,像《孤星血泪》、《老古玩店》、《雾都孤儿》等,到后期就是1956年、1957年的时候,包括法国的《红与黑》,还有西班牙的片子,各国的都有了。

凤凰网:在那个时间怎么看待像狄更斯、雨果这些作者,用什么态度对待这些作者的?

苏秀:我们厂里是有一个习惯的,从我们老厂长开始,就是说,不管原片宣扬的思想、价值观是什么,我们是要按照它的意图来工作的,不管你同意它的观点也好,不同意也好,你不能修改它,就是我们的原则,叫“忠实原片”,因为你介绍的是它的东西。

凤凰网:当时不用受到意识形态的干扰?

苏秀:我想我受得很深。

凤凰网:欧洲的文学又那么发达,电影承载的一些精神诉求与当时中国内部环境背道而驰的时候,这些片子,需要你们这些人的努力,还是说有一个别的力量在左右着这些片子?

苏秀:拿我来说,我没觉得这些片子跟我们的价值观、是非观有很大的冲突和矛盾,我觉得他们宣扬的还是善良,真善美式的。

凤凰网:当时个人对那种小资产主义情调的一个批评都挺严重的。

苏秀:那总归觉得是我没改造好!(笑)

凤凰网:(笑)

苏秀:你不要笑,这是真的。

>>>查看完整专题 《凤凰网·非常道》苏秀:远山的呼唤

更多实录——

>>>实录1 苏秀:旧上海国民党抢钱抢老婆 解放军睡马路得民心

>>>实录2 苏秀:不甘当家庭主妇 我一头“撞进”译制片厂

>>>实录3 苏秀:文革配音只投江青所好 为特权服务道德缺失

>>>实录4 苏秀:配音员是“杂家” 曾病休1个月看过百剧本

>>>实录5 苏秀:译制片遭淘汰与环境无关 没人看只因质量太差

>>>实录6 苏秀:如今文艺界普遍没内涵 怀念30年前上海风物

>>>实录7 苏秀:再说把译制片当事业做 你们会认为我有病

凤凰网星座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凤凰网娱乐微信

揭开明星的隐私往事,每天为你分享一段八卦谈资!

[责任编辑:赖心韵] 标签:苏秀 非常道 专访 译制片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