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期

[娱论导向]《追凶者也》是可复制的成功商业类型片


来源:凤凰娱乐

人参与 评论

《追凶者也》

《追凶者也》上映五天取得近亿票房,这对于这样一部中小成本的类型片来说,当然算是不错的成绩。同时,在经过堪称煎熬的暑期档保护期之后,这也算是一部可以为国产影片质量提振的作品,无论从口碑还是影片本身质量来说都是如此。

有人说导演曹保平这次有点“科恩兄弟+宁浩”附体的意思,但其实,不管是宁浩还是宁浩曾经效仿过的英国导演盖·里奇,都应该算是科恩兄弟的学徒工。在《追凶者也》这部片子里,最出彩的不是悬念,也不是什么环形结构,更非当年“六盘水五兄弟万里追凶”新闻带来的凛冽震撼感,而是其中相当有心得地拍出了接地气的中国式黑色幽默。要我说,这种成型的商业类型片算是接上了当年黄建新拍出的包括《黑炮事件》、《埋伏》这些中国式黑色幽默先驱的脉络。在这中间也有过《求求你表扬我》《光荣的愤怒》,但只能算是小脚步地尝试,至于《疯狂的石头》太绝了,它只能单算,在某个时间段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从新闻事件改编成电影,在中国是件真正痛并快乐的事。一方面在这片富饶大地上不缺新闻,哪怕是那些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新闻,也足够中国电影导演拍出个走出亚洲冲向世界的了。但另一方面,电影体系内的审查制度严格而飘忽不定,所谓好的题材能最后真的拍出电影并顺利上映的,一定中间发生过不少的痛苦折磨,而这种折磨必然又导致质量的下降和创作初衷的更改。《追凶者也》的改编处理是非常得体的,既规避了风险又放弃了原有事件中的非商业因素冲突,并将另一条非主线的线索拍出了难得黑色幽默气质。

包括现在流行的“网络大电影”的一系列中小成本的华语电影,特别喜欢给自己的片子戴上一顶“黑色幽默”的帽子,原因大概是一方面观众影迷喜欢买这个账(即便搞不清楚“黑色”是什么意思,看到幽默起码是喜剧片吧,喜剧片就讨喜,这是弱势观众群众的常态),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经典类型片看似简单容易学习。但实际上,那些打着“黑色幽默”幌子的大多数电影,既不黑色也不幽默,只能说这些电影最幽默的地方就是给自己定位这么一个噱头。

《追凶者也》没有在悬念上制造太多的线索和吊胃口环节,但是在黑色陷阱和对人性拙劣黑暗的揭示上却对“黑色幽默”的经典模式亦步亦趋。这并非原创,但却正宗。张译饰演的笨贼,是这类影片中的核心角色,他的动机和行凶过程应该是全片最为让人啼笑皆非的段落。只是张译这个笨贼出场得太晚了,戏份大量都都让另一个“一根筋”角色的刘烨抢去了,虽然“抽”也是戏眼,但这种角色毕竟在华语电影已经不少见了,且刘烨的诠释和表达也就那么回事,这对于电影整体来说当然是一种干扰式破话。

当然,影片也有显得刻意的“毛刺”。大概是为了制造强烈的喜剧效果,影片刻意地植入了很多东北方言元素。但张译饰演的笨贼,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飚出一口地道的东北话,其实是让人出戏的。因为这“地道”在东北话中显得刻意,好像在导演眼里越浓重就越犀利好笑一样,张译的每一个发音和遣词造句都要奔着东北最土嘎啦的角落去,但其实这并非正常口语状态下的表达。另外,张译作为一个外地人在云南闯荡谋生,也没必要逢人都要咬牙切齿地生生地每个字都说得那么东北吧。

也许这部《追凶者也》仍然不会成为年度华语电影的爆款,但这种商业类型片已经是获得初步成功了。这比不靠谱的科幻片和显然已经让人倒了胃口的青春片,更适合眼下的中国电影环境。《追凶者也》作为一种成型的商业类型片,这是可以被复制的。成熟的商业类型片才是吸引和提升电影观众的一条必经之路。

(文/朱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立场。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栏目介绍

从娱乐圈大小事,剖析个中价值观
——凤凰娱乐《娱论导向》
投稿邮箱:yuletougao@ifeng.com

制作团队

责编:二公子

监制:刘帆 李厦

出品:凤凰网娱乐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