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凤凰大影响]05:激辩《毒战》

2013年04月08日 15:40
来源:凤凰网娱乐

影评人沙丹、演员郭涛、主持人杨城

【延伸篇:香港导演北上】港片已死or新港片来临

主持人杨城:到现在的2013年,其实香港导演北上这个现象也持续了十年了,其实已经到了可以回顾的一个时段了。大家知道杜琪峰在今天的香港电影圈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他又是一个比较晚进入大陆电影市场的导演,我想请大家从杜琪峰导演开始谈一下香港导演北上的问题。

风间隼:香港电影的活力早已丧失殆尽

风间隼:我觉得《毒战》毫无疑问是香港风格和大陆风格融合的例证,因此推断说香港电影复兴或者说继续在延续,这个好像没有什么普遍意义,就像周星弛的电影卖了很多,但是我们不能说香港电影复活了一样,因为这些导演的名声在香港电影黄金时代已经确立起来的。我们说到香港电影,肯定是说一个电影工业,它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历史观,能够关注自己本地人关心的那些话题,能够进入一个良好的循环,在本地市场里面得到这种表述自己。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候像《川岛芳子》、《何日君再来》,不是说香港一个地方的事情,是说的整个华人的事情,用地方的眼光反观整个香港的历史,在解释香港是怎么来的,这样一种气魄我已经很久没有在香港电影里面看到了。包括那种很熟练的电影工业流水线的产物现在也很少能看到了。所以我觉得通过《毒战》这么一部影片就看到香港电影复活怎么样的并不合适,我觉得只能说杜琪峰还在往前,但是香港电影的活力早已丧失殆尽,现在香港电影人是整个大华语圈电影的一部分。

沙丹:没有特色自我重复的导演,会被历史抛弃

沙丹:我们过去老说香港内地合拍片的事情,提到一个很重要的协议,CEPA协议,这个协议就是说,《血滴子》其实是一个隐喻,王羽过去都演独臂刀,《独臂刀大战血滴子》,结果现在自己演一个血滴子,实际上人家有了洋枪洋炮之后,就不用你的血滴子了。这其实也反映了香港导演自己一个很尴尬的处境,这个处境不是大陆把他们抛弃了,而是因为当时的曾荫权特首,主动到大陆要求大陆对他们开放,也是大陆对他们的一个政策性的照顾。从北望神州到真正的北上神州,这十年来的导演和作品,对于充实这个市场,通过合拍片的方式,对抵御好莱坞做到了很重要的工作。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另外很多香港导演也在不断的重复自身,使得自己越来越失去一些观众,现在观众越来越年轻化,许多都是看好莱坞电影长大的,与过去香港所表现出来的优势相比,还是好莱坞的优势更大。

说到《毒战》这个电影,我也想到什么样的电影未来可以不断的生存下去,对于很多香港电影来说,就是我们眼中看的这个东西,比你心里想的这个东西要多得多,真正能够存活下去的这些导演,发展好的这些导演,应该是我们心里想的比看到的更多,像《毒战》这个电影就是这样的电影。

我们为什么坐在这讨论《毒战》,这个电影从内涵到外延,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甚至让我们思考香港和大陆本身之间的地缘关系,如果香港导演自己奋发图强,能够真正的像杜琪峰、王家卫、周星弛他们这样,真正把自己的特色,和华语大合拍的形式掌握好的话,还是有很好的发展潜力的。那些没有特色的自我重复的导演,会被历史抛弃掉。

李小飞心怀天下的电影恰恰是新的香港电影

李小飞:对杜琪峰来说,《毒战》是他从电影导演向大师转变的过程。我们常说香港电影已经死了,香港电影风格没有了,实际上因为香港电影的环境不存在了,所以一定会产生新的香港电影。以前的视角是纯香港视角,现在会有一些导演,从中国的视角,这恰恰是他真正的大气,走向大师的。这点从《黑社会》已经开始了,可以说是心怀天下,那全中国的视角来拍电影。我觉得恰恰是一种新的香港电影,一种更大气的电影。

点评北上导演:杜琪峰会变通,徐克早期有迷糊,刘伟强只是工匠

主持人杨城:如今各位已经认可杜琪峰这部北上电影是不错的,他是一个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观察,找到自己的方法论了,还是说这是比较偶然的一个现象?

兰波:有两个方面的考量。第一个是,“银河映象”从1996年诞生以来,一直到现在是跟票房做斗争的,一方面靠口碑好的片子维系名誉,另外靠贺岁片维持收益,已经运作了15年了,杜琪峰他们这批人对这个东西已经得心应手了。

第二方面你要考量的,杜琪峰2003年以后,这么多香港导演北上淘金,他为什么不淘,他其实当时是想冲到国际上去,《放逐》、《黑社会》到后来的《文雀》,各个电影节都走了,但是他没有像王家卫和徐克那样走得那么远,也就是说他这个人比他们变通,还是要以养活自己为主,他又折回来跟大陆合作。

李小飞:香港导演北上要成功,都在于他们没有像那些不成功的导演一样,沦为一个雇佣工,用他的技术表现大陆电影,这些成功的电影,都是继续用大陆的资源,大陆这个体系来去拍自己的电影。

比如周星弛,他拍的《少林足球》也好,《功夫》也好,精神是香港精神,整个体系是完全符合现在的大片工业体系的。包括徐克,早期有一点迷失,但到了《狄仁杰》,他基本上找回了他的角度,一方面是符合大片工业,另外也是大中国角度,主题也非常深刻,就是暴力革命派和专制者的斗争,歌颂的是和平改良派。他在保持电影水准的时候又保持自己的风格。

兰波:刘伟强呢?

李小飞:他就是一个工匠,最好的工匠,不是一个作者。环境变化的时候,他只能继续给一些比较烂的人当工匠。香港导演的境遇很像当年欧洲导演到好莱坞拍片子的状态,你首先要去接受规则,还有得看你的个性够不够强势,适应能力够不够强,能不能在这个体系里拍出又好看又有个人风格的电影。有的人就成功了,有的人就失败了嘛。

沙丹:像吴宇森擅长的警匪类型在好莱坞也是类型片,他延续张彻那种张扬的兄弟情谊,在美国也是具有独特性的。

李小飞:我觉得吴宇森的成功,最有启示的是他性格上的原因,他一方面可以很快的适应好莱坞规则,一方面他又能够把自己电影里的精华,一定要保留下来,所以他形成一种亦中亦西的风格,他成功了。

【总结陈词】

主持人杨城:刚才大家就三个主要的议题对《毒战》发表了很多精彩的评论,现在我们最后用很少的字总结一下,对《毒战》这个电影的整体看法。

兰波:我觉得《毒战》还是好片,但是称不上经典,在“银河映象”的作品里面属于中等偏上,赶不上《黑社会》和《枪火》。一句话总结,就是剧情太满了,但是杜琪峰的调度功力还是在。

沙丹:好的电影应该带给你心里的东西,比你眼睛看到的东西更多,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电影,可以看到很多作者风格的延续,也可以看到一个香港著名的导演,如何在大陆环境当中更好的生存。我认为它是杜琪峰真正北上的标杆性作品,将会给未来香港电影进入到大陆市场,带来很重要的启示。

李小飞:我觉得《毒战》这个电影有两个最大的意义,一个是它怎样在电影审查制度之内完成导演的表达,还有一个就是它给香港人在新的时代里可以拥有怎样的一个更大的视角提供了启示。

赛人:这个片子对杜琪峰来讲,很重要的是他走得出去,打得回来。这个电影是一个大华语电影,拥有一种独特而又开阔的胸襟,看待我们当下的中国,这一点在近十年的中国电影当中是极为罕见的,不仅做到而且做得很好。

风间隼: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我觉得它在杜琪峰自己的创作生涯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自己创作风格上迈出很大一步,这应该算他最重要的五部作品之一,它的水平已经接近到了我认为最好的黑帮电影的边缘。

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高晓雯] 标签:赛人 蔡添明 凤凰大影响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