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郭敬明:前人的青春片不纯粹 年轻应是憧憬而非缅怀

2013年07月04日 12:29
来源:凤凰网娱乐

何东:一个《小时代》能够写五年,连电影六年。你跟我说实话,你有没有像《追忆逝水年华》这种设想?

郭敬明其实我当时的构想还要大,我当时想,我要做一个五部曲,我要写五本书,但是最后我只写了三本,其实我原计划做得还要大。因为我就是想铆着一个类似于八年、十年这样一个跨度去写,就算你不用刻意去追求,你成长了十年,你二十岁和你三十岁,或者你三十岁和四十岁的笔法和人生观一定不一样。所以,你都不用太努力地去追求什么,你最后呈现出来的东西都一定是一个成长史,一定是一个成长史,它是活生生在你文字里面所记录下来的一个东西。到后来我是真的太累了,而且那么庞大的一个东西,其实小说真的写得很大,第一本书19万字,第二本字17万字,第三本书20几万字,加起来是一个接近60万的小说,任何一个作家写到60万的篇幅的时候都很累、很累了。所以,可能也是我能力的问题,我后来就没有再继续去写了,其实这个故事很迷人,我一直很想写下去,但是当时各方面的精力,还有我的体力,包括故事的走向,我觉得该讲的,我其实讨论得差不多了,所以我就给它做了一个结束。

何东:我的电视剧本第一稿就是80万字。

郭敬明:太厉害了!

何东:最后发现它是一个农民的重体力劳动!

郭敬明:很累,它真的变成精神、体力上的双重煎熬,写字的时候,不单单是精神的,其实也很耗体力的。

何东:有一个采访问你,你是瞄准了观众可以在《小时代》里找到一种对未来的幻想,是吗?你回答:“《小时代》的宣传基调来自于未来的保障,我们首先定义它是来自未来的,而不是来自过去的。”我对你这句话特别感觉有意思,因为什么呢?我们看到的这些电影,都是对过去的一种回忆,我昨天晚上就想了一个问题,我想问小四,如果绕深一点说,人能不能通过电影也可以向将来回忆,向过去幻想,有没有这种可能?

郭敬明:我觉得可以的,其实比如说年轻人,像我身边也有一些很年轻的小孩,他们也爱看《激情燃烧的岁月》我觉得他们根本不是在追忆过去,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那段岁月,他们也是在对过去幻想,他们在对那个年代幻想,他们也觉得很燃、很激情、很热血、很浪漫,他们也会有这样的东西。包括你说对未来的一种回忆,这个我不晓得做不做得到,目前我没看到电影可以让人们对未来去产生回忆,这个我可能还会少一些。

何东:你的宣传词就是“来自于未来的爆炸”。

郭敬明:对,它是一种冲击,你去幻想你的未来。

何东:你怎么觉得是幻想,为什么是幻想?

郭敬明:其实这是一种心态的问题,可能前面几部电影也是青春电影。

何东:包括这类书,多得很。

郭敬明:是,但是我觉得有一点,它们不那么纯粹,原因是什么?因为他们真的不是以一个青春的心态来拍这个青春的电影,他们是以一个更年长的心态、成年的心态来拍这个青春的电影,所以他们的视角是追忆的,是回溯的,是缅怀的,是往前面去倒叙自己、闪回自己的青春,在过去找所有的感动,找所有的记忆。但是这个行为绝对不是年轻人会发生的,只有你失去了青春之后,你没有了青春之后,你才真正缅怀青春。

那么,当下的年轻人,你如果真的要拍一个年轻的电影、青春的电影,你一定是来自对未来的描述、对未来的构架,年轻人永远不会回忆自己的过去,年轻人永远都在憧憬自己的未来。我们在十几岁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幻想,但是我们从来不会怀念“我的小学很美好,我的初中……”可能那是一个记忆,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很年轻的心态、很年轻的人的话,你一定是更集中于对未来的幻想,我未来会怎么样,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会找到什么样的人,我会遇见什么样的人,我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其实《小时代》那么吸引年轻人的一个原因,他看完觉得很棒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对很多年轻人有一种激励,对梦想的一种激励,我也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也可以像他们一样活得那么精彩,我大学也可以这样,我未来工作遇到挫折也要坚强一点,因为他咬牙坚持,最后他成功了。其实年轻人都会对未来有很多的规划,当然这种规划可能也是因为他们初生之犊不畏虎,会比较幼稚,稚嫩,不那么完善,不那么务实,或者就带着一些虚幻、梦幻的色彩。但是这是年轻的特质,你不要去抹煞它,我觉得这个东西是很宝贵的,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很爱做梦,对梦想、幻想,你可以说他不切实际,你可以说他白日梦,但是本身的这种力量是很珍贵的,它是年轻时期才会有的。当你真正变成一个成年人,三十岁、四十岁了,你已经被柴米油盐酱醋茶磨得差不多了,你对未来没有那么疯狂的幻想、憧憬的那种东西,其实我是很喜欢青春的那种生命力,它真的是让人觉得青春真好!我是发自内心地喜欢那种东西。

所以,可能有很多人说这个电影太浅薄,太梦幻了,太不接地气了……这些我都理解,但是我觉得其实电影既然也是一个造梦的东西,我觉得我在黑暗里面,两个小时去感受年轻的这种力量,感受梦想的力量,又何尝不可呢?

其实电影和小说最大的区别就是小说里面有很多残忍的东西,有很多现实层面这个社会丑恶的东西,我有记录下来。电影里面我有稍微弱化这个东西,还是把它做得更积极,更主旋律,更正面的基调,因为其实电影毕竟还是一个很大众主流的一个东西,我还是希望传递给人更多正面的能量,因为这个社会上负面能量已经太多了,这种东西太多了。所以,我希望大家通过两个小时看到的是感动的泪水,看到的是梦想的力量,这是小说和电影最大的不一样,它们在基调上,可能小说会比较灰色,甚至偏一点点黑暗色,我都做得比较极端;但电影可能是亮色的,绚丽的,梦幻的,玫瑰色的,两者会有一点的不同,但是基调还是在一个框框里的。

何东:这和小四刚才说的文学和影视的格式也有关,小说可以很极端,电影不行,它必须接到一个普遍接受的意义。

郭敬明:因为电影是一个大众的艺术,其实文学作品,作家比较敢,作家比较极端,因为那真的就是你可以淋漓尽致的,你可以写很极端的价值观,哪怕没有人理解你,你那个东西很鲜明,我觉得也无所谓,因为本身很多作品其实就是受众比较窄一点或者选择的范畴就是很窄的,我觉得这个没关系。电影,除非你今天就拍一个很文艺片的,你也不需要对票房负责,你也不需要对投资人负责,但是我又没有那么多的自由度,其实我们还是一个商业项目,我还是得考虑票房,我还是得考虑老板们的心情,不然也没办法。其实你还是要放到一个很大众的,普世的价值观,正面的东西。而且这也是我想要给观众的,我不是说想要拍一个片子让大家看完就很难受、很揪心、很……我希望大家看完是很欢乐的,很阳光,很充满斗志,激发这种青春的能量,我希望是这样的,你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是正面的能量。

>>>查看完整专题 《凤凰网·非常道》专访郭敬明

更多实录——

>>>实录1 郭敬明:年少成名曾彷徨失措 无处取经成变异个体

>>>实录2 郭敬明:韩寒缺少修养 说男女有别是人身攻击

>>>实录3 郭敬明:我虚荣肤浅爱赚钱 但绝不假装伟大虚伪遮掩

>>>实录4 郭敬明:《小时代》不是写实片 感觉“梦幻”很正常

>>>实录5 郭敬明:贫富差距带来阶级对立 我把这层纸撕开

>>>实录6 郭敬明:没看电影就没资格批判 不公评论令我沮丧

>>>实录7 郭敬明:前人的青春片不纯粹 年轻应是憧憬而非缅怀

>>>实录8 郭敬明:向往大城市是主流文化 上海对我影响大过四川

>>>实录9 郭敬明:父辈求同我辈求异 我格局小但在进步

>>>实录10 何东访后访:郭敬明内心紧张更像作家

[责任编辑:王川玫] 标签:郭敬明 小时代 青春电影 正能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