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策划]港导谈十年合拍:我们像蟑螂一样顽强

2013年04月16日 08:08
来源:凤凰网娱乐 作者:欣培 谷逸 蔡嘉苓

金像奖现任主席陈嘉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导语:内地市场的繁荣让合拍片陷入了争议,这一议就是十年光阴,到底是丰功伟绩还是毁誉参半,解铃还须系铃人。身为合拍片的始作俑者,香港导演的真实看法可能更重要,无论内省还是膨胀,他们的想法都会继续影响下一个十年。

2003年,CEPA签署,合拍电影的条例被加入其中。

如今,CEPA走过十年,合拍片的数量逐年增加,北上的香港导演也越来越多,但影片的质量却每况愈下。是观众品味变了?还是北上的香港导演素质不佳?在CEPA十年之际,凤凰娱乐走访了资深电影人吴思远、导演陈嘉上、郑保瑞、梁乐民、陆剑青、谢立文、周显扬、编剧杜致朗等人,他们或是第一批进军内地的香港电影人,或是近些年北上香港导演中的中坚力量,或是香港导演中的新生力量还未涉足合拍领域,共同探讨了十年合拍的现状及出路。 

吴思远今年被香港金像奖授予终身成就奖,他堪称是首位进军内地的香港电影人,他回忆初次进入内地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取景。从最初为中影奉上版权,到如今票房分账的模式,吴思远从中起了不小的作用。甚至CEPA之所以能够加入关于电影的相关条例,都是吴思远向当时的特首董建华争取到的权益。 

随着CEPA协议的签署,陈嘉上等导演成为了北上的代表人物,他坦言早年间北上一直在寻找生存空间,一方面要向投资人解释“商业电影”这个命题,另一方面要“想办法让电影过审”。夹缝中求存造就了第一批北上的香港导演。 

有了前辈的开拓,和可借鉴的经验,郑保瑞等中生代导演也走上合拍之路。他始终都在寻找,“一个香港导演能在国内所到达的程度”,不知道内地的文化、讲话、走路、甚至是呼吸,所有一切都需要重新学习,但好在现实并没有想象中艰难。或许人脉关系复杂等困境带给他困扰,但如果能遇到真正热爱电影的老板、真正与观众沟通,似乎一切问题也不再是问题。 

今年金像奖上的大赢家无疑是《寒战》,两位新人导演梁乐民、陆剑青凭借第一部作品就一举拿下九项大奖,追平《甜蜜蜜》在17年前的纪录。虽然《寒战》是一部纯港产的影片,但是二位导演已经电影圈工作了多年,也曾北上工作过。二人其实对于内地市场并不陌生,不过对于是否计划拍摄合拍片,他们是谨慎的,只有条件允许,有了好的剧本才会真正考虑北上。 

同样,执导电影《大追捕》的导演周显扬也提到剧本才是一部电影的立足根本,他和黄金搭档杜致朗并不会排斥北上,但要等到合适的机会。《麦兜》系列的导演谢立文直言中港两地观众的态度和审查将会成为自己北上最大的障碍。 

在走访的这些导演中,他们普遍认为徐克是香港最成功的北上导演。对于十年间合拍片陷入“烂片”的境地,大多数电影人还是抱着包容的心态,因为他们都认为一部作品的好坏并不能代表一个导演的成绩,或者说不能代表中港合拍片的成绩,毕竟时代不同了,两地的环境也大不相同,评判标准更是因人而异。

[责任编辑:田野] 标签:导演 合拍片 CEPA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